2024年1月16日,李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图:财新 李昕
01 ShoelessCai 导读
Jingyi 在阅读全文之后,为大家梳理出部分导读。
我认为,看待中国经济也同样如此,只有我们打开视野的纵深,进行全景式的观察,才能做到客观和全面,才能看到整体和全貌。
这些年,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是在 30% 左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增长,而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中国的城镇化率当前仍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十几个百分点。下一步的城市更新、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升级空间庞大,还有近3亿的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的进程。
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到去年底已经到了2000万辆,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于中国。
过去40多年,中国在开放当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我们的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35%,接近世界组织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的水平。
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各国宏观政策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在全球性危机的冲击下,如果各自为战,只会让我们这个世界经济更加脆弱。
2020年到2023年,全球新增的歧视性贸易及其相关的投资措施,超过了5400多件。这个数据,大概是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近两倍。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血管系统,任何干扰破坏,都会在世界经济大循环当中形成阻隔断裂,既牺牲了发展的效率,又会诱发各种经济风险以及社会问题。
02 原文
最近又进入密集学习期,除了知识之外,就是查看得到怎么运营好业务。
我们也希望拿到厉害的人的钱。
当地时间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 2024 年年会上,发表特别演讲。李强围绕今年度“重建信任”这一年会主题,提出了在经济面重建全球信任的五点建议。他还特别针对各方面围绕中国经济局势的关切,就中国经济的现况、潜力和前景作出全面阐述。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对于中国的经济都非常关心,也有自己对中国经济的不同看法,到底中国经济情况怎么样?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在讲话的高潮段落,李强特别以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瑞士达沃斯小镇举例道:“我想,(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这与从我们所在的这个达沃斯小镇,看阿尔卑斯山也有相通之处”。
“阿尔卑斯山群峰巍峨,连绵不断。有欧洲朋友告诉我,要想领略阿尔卑斯山的雄浑壮阔,
一定要把视野放宽,把目标投远一些。我认为,看待中国经济也同样如此,只有我们打开视野的纵深,
进行全景式的观察,才能做到客观和全面,才能看到整体和全貌。真正了解中国经济当下之情和长远之势。”
李强向与会者介绍道,当前中国经济稳健前行,仍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些年,
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是在30%左右。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预计我们
经济总量GDP的增幅在5.2%左右 ,高于我们去年年初确定的5%左右的目标。”
李强阐释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中国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增长,而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在长期发展当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
这就好像一个人有了强劲的体魄以后,他的免疫力自然就会随之增长 ”。
李强表示,即使中国经济在运行当中也会出现一些波折。但是它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李强向世界经济论坛的与会者介绍道,
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了全球比重的约30%,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中国已经形成了200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不论是产业体系的总体规模完备程度还是配套能力,中国都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将为优化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全球生产能力做出中国特有的贡献。
创新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在中国不断涌现。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现在增加到将近40万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二,这些都将加快中国发展新动能的形成和壮大。”
李强总理提醒与会者,目前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多人,未来十几年内,这个群体的数量将翻一番增加到8亿人 。对于越来越多商品服务的需求,中国人正从过去的“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升级的动能非常强劲。
中国的城镇化率当前仍
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十几个百分点 。下一步的城市更新、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升级空间庞大,
还有近3亿的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的进程 ,这些都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巨大的需求。
绿色低碳方面。“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一半在我们中国,
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行驶在中国的道路上,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到去年底已经到了2000万辆,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于中国 ,中国还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发展增量”。
这一趋势孕育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每年预测将达到10万亿级,规模巨大,潜力巨大。中国将不断发掘和释放这些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对全球各地优质产品服务的进口规模,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外资引进的力度,持续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更加宽广的前景。
“过去40多年,中国在开放当中发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
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我们的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35% ,接近世界组织世贸组织发达成员的水平”,我们积极主动扩大开放,就是要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与各国共同发展。
李强还向台下众多聆听这场演讲的与会者说道,“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是企业家。我看到也有不少是我的老熟人、老朋友。多年来,跨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也依托中国的制造能力面向全球,扩大产能,加速了自身成长,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近5年来,
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收益率约9% 。在国际上,这也是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我说,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我们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将持续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将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
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 ”。
“总之,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在阐述“重建信任”这一年会主题时,李强表示,
信任曾经广泛存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 。
然而,“现在的信任之基遭到了破坏。信任缺失正在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和和平发展的风险。重建信任尤为重要。无论是克服我们现实的困难,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我们都应当放下成见,弥合分歧,团结一致地去破解信任的赤字”。
李强还说,“那么信任从何而来?我想它首先应该建立在我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并且愿意为之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
根据这些信任缺失、尚待重建的全球局势背景,李强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是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好地汇聚世界经济增长的合力。“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各国宏观政策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在全球性危机的冲击下,如果各自为战,只会让我们这个世界经济更加脆弱”。
李强指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在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时候,应当加强对话和沟通,采取更为协调有效的措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主义体制,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动能。
第二,
是要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切实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稳定。
李强引述有关数据显示,
2020年到2023年,全球新增的歧视性贸易及其相关的投资措施,超过了5400多件 。这个数据,大概是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近两倍。
“大家知道,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血管系统,任何干扰破坏,都会在世界经济大循环当中形成阻隔断裂,既牺牲了发展的效率,又会诱发各种经济风险以及社会问题。只有充分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把合作的纽带拉紧,把互惠的蛋糕做大 ,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才真正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第三,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让技术变革更好的惠及人类。他说,“过去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国与国之间新的竞合关系,只有加强创新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发最大的活力。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甚至遏制他国的一种手段”。
李强建议,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教育,
携手打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 ,能够让创新在开放的土壤当中茁壮成长。
第四,要加强绿色发展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李强说,“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诸如一边大谈加强气候治理合作,一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做法还大量存在。一些优质高效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不能自由流通 。我们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各种绿色壁垒,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五,要加强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着力建设普惠包容的世界经济。“近年来,全球南北差距、复苏分化、技术鸿沟等问题是更加突出,不少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困境。
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将有超过1/3的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仍然低于2019年 。中国人讲求的是美美与共,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才是好发展”。
李强说,应当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全球发展合作利益和发展鸿沟鸿沟,在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亮点,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李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十分丰富的诚信内容,中国历来言必行,行必果,是重信守诺的国家。我们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向世人证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
他还谈到,我们也深知信任赤字的加深,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由于一方的任性而损害彼此的信任,这样的情形,在多边、双边关系当中,还是有不少。做好自己才能赢得信任。各方唯有以诚相待,相向而行,才能夯实信任之基,收获更多的合作之果。”
点击查看 2024 达沃斯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