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之一:通才与专才的差异
- 2021 -
07/01
00:00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1.07.01     作者:Jingyi Li     来源:ShoelessCai     阅读:1759


摘要

本人于2021年6月读完《思考快与慢》,一方面出于重新整理思考快与慢的思路,整本书对于人类大脑的活动有很多启发示的见解,但由于作者写作习惯,使得这些观点备嵌在叙述中,不利于记忆;另一方面,通过整理笔记的方式,真正达到读懂书,运用其中观点的程度。

关于作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haneman)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及公共事务的荣誉教授,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下载全文


1. 从认知模式的系统1和系统2,看全才与专才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核心的问题,提出人类具有两个系统。系统1,意味着运行是快速和无意识的,不怎么费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则是将注意力转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包括与选择、专注相关的行为,并且系统2也总是相对缓慢的。一些并非很容易能完成的,需要主体始终维持一定注意力的活动,通常属于系统2。为什么说这个理论很有启发?

作者从“费力与否”这个维度切入,将人脑认知模式分成两种,与通常的分为理性脑和感性脑的观点有区别又有联系。这种新认知模式(系统1和系统2),至少解释了为什么同时做几件重要的事,往往是不如意的?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非常多产,而有些人看上去异常专注,而这两类人的成就程度又往往不相上下?

阅读完此书之后,丹尼尔给读者引入重要概念,就是任务耗费人们的程度。作者描述系统1和2对应的任务难易,系统1通常处理诸如确定物品远近、回答2+2等于几这类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存储在大脑某些区域,使得遇到时直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系统2负责复杂而紧张的任务。例如,赛跑时时刻准备着,保持比平时快的步行速度,填报纳税申报表,这些任务需要大脑定神地思考搜索答案,甚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诸如求助、学习新技能这些比较耗费精力的活动。

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同一时期能完成许多工作?解释这个矛盾,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任务的能耗不一样,换言之,对于同一个主体来说,不同任务需要耗费的精力程度是不一致的。无论任务间精力消耗程度配比如何,任务组合的总和是比较接近的。于是,第二个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主体不可能同时完成几件高能耗事情,对于极高能耗的事情,自然也只能心无旁骛地处理。从结果来看,成就会较为接近。

另一方面,同一任务对于不同主体来说的能耗也是不一样的。依笔者看法,如果要用已有理论来解释,用“占优”这个随机过程里的专有名词会更容易理解。由此得出结论,同一时期能完成许多事情还能做好的人,和极度专注又能把事情做好的人的能力是接近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前者,偶尔跨界拆借经验和知识,反而提高事情成功率。


2. 从系统1和系统2的任务分配,看时间管理

“‘注意力要集中’这个耳熟能详的短语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将原本应分配给某些活动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将其过度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结果就会失败。” 对于多任务主体,除了主要任务之外的任务应当是几乎不耗费精力的,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作者认为,系统2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更倾向于配角,即便至关重要的任务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也能抑制系统1的冲动,但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这本书在论证过程中引入很多实验数据。例如,通过实验证实,人类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付出努力越多,瞳孔扩散得越大。有很多人在选购东西时候会戴着墨镜 —— 这样可以隐藏购物者对商品的兴趣。

系统2是缓慢的、偶尔的、需要努力的,但是要至关重要的。系统2偏向最重要的活动,在最重要的活动获得注意力资源之后,“多出来”的注意力,分配到其他任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授时间管理的文章都会告诉你的———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先吃掉那只青蛙。

系统1是快速的、经常的、耗费注意力较少的。注意力的精细分配,是在大脑漫长进化过程中进行,在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中沉淀出最重要的部分,以此快速判断最严重的困难,快速锁定最佳时机并就此作出反应,以提高主体生存概率。这是系统1的任务。笔者认为,要提升效率,就是尽量扩大系统1的存储容量,而不是系统2的,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训练,也因此西点军校培养CEO。


3. 从奥卡姆剃刀原则看人类选择模式,从人类选择模式看人才选拔模式

作者丹尼尔和他的同事比提创立了“认知瞳孔测量法”,即上述研究人们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瞳孔之间的关系。瞳孔越大,显示正在使用的努力越大。另一个显然的结论,人们执行的任务越熟练,该任务消耗主体的资源会减少,即主体完成同一个任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会逐渐降低。就像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果有多种理论来解释同一现象,选最简单的),当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多种时,人们往往选择最简单的。

系统2拥有处理 “多重任务”的能力(参阅之前所述的资源分配方式),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对于未知的任务,调取相应资源而非一贯的方式来解决。认知心理学家的重大发现之一: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注意力。能够驾驭这种切换的人,可以在几个任务中切换自如,也通常能在智力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智力测试成绩未必是人们在多任务上表现良好的原因,毕竟“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是一般智力的衡量标准。有数据显示,在评价空中交通指挥员,抑或是以色列空军飞行员的表现的时候,通常是衡量他们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更胜于衡量其智力水平。换言之,注意控制力变量在飞行员/空军这类职业中,更胜于智力变量。

笔者认为,丹尼尔在理解大脑认知水平的过程中,更偏向“机械模型”,将大脑运行和存储的过程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足够大的工作记忆,可以更快更多地处理任务。然而,通常的工作记忆下,大脑将较大的任务分解成简单步骤以减少大脑负荷,并将中间处理结果存储在长期记忆。


4. 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理性与智力,应当区分开来

引入“心流”的概念,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对于人类的一种无需做出努力的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将之称为“心流”。

引入“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概念。心理学家 Roy Baumeister的研究表明,刻意掌控意志和自我控制是很辛苦的。这种感觉就是,当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挑战,你会很不情愿或者根本无法自我控制,这称为“自我损耗” 。

要很好地理解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两个概念,就要理解以下事件。

if ( window.innerWidth < 1200 || screen.availHeight / screen.availWidth > 1.5) { $('#article_body_cont').css('line-height', '28px').css('letter-spacing', '2px'); }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