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如何理解“缺芯潮”?谁买不到芯片?
- 2021 -
08/11
00:00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1.08.11     作者:Jingyi Li     来源:ShoelessCai     阅读:816


本篇纯原创,所有参考均有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先导阅读: 零基础学习芯片制造

一、半导体行业的作战地图


[pic: Semiconductor Market Share in Revenue]
Source:点击阅读

依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的分类习惯,全球半导体产品可分为四大类,即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传感器、集成电路。通常,人们俗称的IC即为基础电路,全称Integrated Circuits。图中百分比为按收入计的市场份额。


[pic: Integrated Circuits Product & Market Share in 2020-2022]
Source:点击阅读

从集成电路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来看,半导体行业将于未来几年提升存储器芯片的产量。如上图所示,存储器芯片收入占整个IC市场的比例,从2020年的26.7%,上升到2021年的29.4%,预计2022年达到31.7%。

2021年5月,芯片源极(Source)至漏极(Drain)有效距离缩减至2nm,微观的通信距离实现突破,意味着芯片速度提升、运算速度提升,因此内存容量必须跟上,就对存储器芯片提出了新的高要求,这是今后半导体行业的存储器市场份额会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pic: 全球半导体应用分布]
Source: 点击阅读

半导体产品应用,逻辑电路主要用于高端芯片生产;而DAO(即Digital And Others,)则包括分立器件、模拟电路和其他(光电器件、传感器),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测控。


二、“缺芯潮”原因分析

那么问题来了——何为“缺芯潮”?又如何发现芯片供应短缺呢?

业界所称“缺芯潮”,从表现形式上,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交付周期加长,最近8寸晶圆的交付周期已经延长至26周。二是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各渠道的新闻和文献来看,平均中间产品的芯片价格上涨20%左右。从全球形式上看,2021上半年,半导体行业的收入量仍然有较为显著的增加,然而这种产量的增加于媒体似乎并无感觉。

第一,行业周期造成的供应暂时性短缺。

半导体行业一直以来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上涨的态势,本次“缺芯潮”正值2018-2019年的供应低谷,2020年有所回升。全球半导体产能以收入计,2020年为4404亿美元($440.4 Billion),亚太地区62%,美国22%,如图所示。业界推断,“缺芯潮” 将于2023年结束,2024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pic: 全球半导体收入 2020-2022]


[pic: 全球半导体收入趋势]
智东西 点击阅读

台积电(TSMC)董事长刘德音于今年7月底的第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全球半导体缺货情况,预计会延续到2022年。

纵向而言,行业周期,是由产业需求增长与落后产能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行业技术发展对产能提出新的要求,此时订单供应产能相对落后,生产制造企业需要在已有的“现金奶牛”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上进行取舍,加之引进新设备、开辟新工厂需要时间,因此使得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

最显著的是5G时代到来,对上游行业提出新要求,即要从原来的12/16nm制程往7nm以下制程发展(2021年5月已突破2nm大关),以适应5G芯片的需求。未来几年,预计芯片的高性能运算需求将呈倍数增长,同时,车用市场也首次对制程提出要求(Alan,2021)。

第二,不同晶圆产能的结构性调整,形成行业过渡期。

一方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中美芯片供应链,导致业界资源要素流动受阻。这次“缺芯潮”于国内,主要是短缺8寸晶圆,而美国制造商已然开始攻克12寸制造技术。如果全球芯片产业形成多边合作关系,美国8寸制造技术及装备的配套要素可向其他国家流动,以缓解中国甚至其他国家的8寸生产制造问题。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会阻断这类资源要素流动。另一方面,行业技术迭代更新使得参与者倾向于12寸晶圆,导致8寸晶圆短缺。

从全球趋势来看,英国市场调研机构Arete Research的分析师Simpson认为,2022年上半年,像是电源管理IC、显示驱动芯片以及接触是影像传感器应该会开始完全转移到12寸生产线。此外,芥姜咨询首席顾问杨威表示,三星、东芝等纷纷转型服务高端客户,压缩了部分低端芯片的产能(Alan,2021; 第一财经,2021)。因此,微处理器类的芯片交付周期延长、单价有所提升。那8寸晶圆和12寸晶圆的工艺差异在哪呢?

8寸和12寸晶圆在工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后者的工艺制程稳定性更难控制,且12英寸晶圆厂的建厂成本高。以台积电的数据为例,制程越小其每个光罩组需要的光罩层数越多,造成光罩成本和设计成本增加,比如130nm制程下每个光罩组需要29层光罩,7nm制程下则需要74层光罩。此外,设计成本、嵌入软件成本、产能上升造成的成本,也都会随着制程的变小而显著增加(李晋,2021)。

因此,受成本、特殊工艺的限制,有相当多的器件仍基于8英寸晶圆生产,比如功率器件、模拟器件、电源管理芯片、CIS、指纹识别芯片、显示驱动IC等。如果粗略地划分晶圆应用,8寸晶圆主要用于电源管理IC、驱动IC、指纹识别IC、CMOS、MosFET、功率元件,12寸晶圆则多是90nm制程以下,需要高效能、高速运算的产品,包括CPU、GPU、手机AP及通讯芯片等。简言之,8寸晶圆用于基础芯片,12寸晶圆用于高端芯片。也有观点认为,总体上讲,12寸晶圆总体成本更低,业界产能倾向于后者。

从成本估算的角度,投资一座8寸晶圆厂需要约8-10亿美元,而引进符合7nm制程工艺的紫外光刻机设备(EUV)的投资额为1.5亿美金,从这两个数据也能看出,投产8寸晶圆厂的成本不菲。从投资周期的角度,新添设备周期约为0.5年,新建工厂到投产约为2年,这段时间将会经历芯片中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半导体行业观察,2020;ASPENCORE全球编辑群,2021;资本侦探-周永亮,2021)。

目前,8英寸晶圆设备供应商极少,企业扩产主要靠二手的设备。Surplus Global于2020年底预估,全球市场约有700台二手的8寸晶圆制造设备在售,但需求量在1000台以上,从侧面解释了8寸晶圆供给不足的原因。依据SEMI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235.7亿美元,同比增长51%(李晋,2021;SEMI中国,2021)。这是业内人士分析,2024年行业将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设备出货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如图所示。


[pic: 2020-2021 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分布]
来源:点击阅读

总结来说,产业技术升级使得参与者预见未来利润,纷纷入场建设12寸晶圆的基础设施,形成一段过渡期,进而造成供应基础芯片的8寸晶圆问津者少,供应高端芯片的12寸晶圆尚在投产,也尚未能形成成本优势,致使12寸晶圆应用于基础芯片。然而,行业内的终端产品(例如:汽车)对基础芯片的渴求是非常大的。

第三,芯片行业纷繁复杂,形成投机机会。

芯片行业供应链较长,具有买家投机的空间,这部分哄抬价格的行为对行业的影响程度或未可知,但确实有人已经依靠囤积芯片的方式,投机赚上可观的收入。

“举个例子,今年年初,某人在一个做电子贸易的网站上下单,订完货之后囤在仓库或者家里,涨了三四倍之后再转手出去,这种现象还是很多,尤其是在华强北的市场上。”不愿意具名的一家国内代理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芯片是一个充分供应的市场,敢这么冒险的并不多,但在价格涨势明显的情况下,敢于买断订货的人并不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炒货”的总量不大,可能购买的是极少的数量,就几百片的芯片,提高几倍的价格去买,然后再转手卖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芯片原厂的并购潮加剧,原有的代理商洗牌也在速度加快。产品线从部分大的授权代理商流向了中小代理商,使得芯片价格趋向于稳定。

“炒芯片的人这半年把十年的钱都挣回来了。”国内一家电子供应链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的干扰因素很多,非常复杂,由于赚钱效应快,很多做贸易、做物流的人都来炒芯片(第一财经,2021)。

第四,业界不同参与者的角度不同。

“缺芯潮”是半导体行业媒体所关注的议题之一,从数据上看,确实也存在价格上涨、供应回落的现象。但是,由于半导体供给侧涉猎广泛,不同终端产品的生产商对于芯片的进货价格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可以直观理解为议价能力的差异。

业内人士表示,像Apple这样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且这类业者会议定长期的晶圆价格,一旦产能过剩,这些企业还能重新议定价格,通常其成本不会走高。然而,鉴于此次“缺芯潮”对于汽车行业的冲击程度,不排除Apple新能源汽车业务也会受到影响的可能。笔者认为,Apple对于进军汽车行业的意愿及速度都没有达到媒体关注的程度,也无从考证。

汽车行业估计,由于交付期较长或成本价格上升,导致汽车生产损失1000亿美元的产量。笔者此前做过新能源汽车调研,跟踪行业情况后发现,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腾讯,几乎可以在半个月内完成无人车原型,腾讯的Pony.ai于7月8日于上海开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实地测试。换言之,芯片供应问题对互联网巨头的影响比较小(综合报导,2021;Jingyi,2021)。

另一个议价能力带来的芯片供给侧短缺的原因,是供应链上的上游议价能力更强。我国单晶硅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光伏、太阳能发电、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电器制造等领域,虽然光伏行业的单晶硅质量与半导体的标准有差距,但由于上游产能集中度高,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加之我国近几年对光伏行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使得其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

第五,半导体行业领军方向与业内量产的需求方向有偏差。

2021年5月,芯片制程突破2nm大关,半导体行业明显将产能移至高端芯片的制作,如CPU、存储器的生产,资本流入12寸晶圆产能。与此同时,业界许多中小型车企、测控类企业的芯片需求在于一些基础芯片,例如MCU,即业界的8寸晶圆需求仍然非常巨大,于是产生供给需求的缺口。

MCU是个怎样的存在?MCU,即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器,此类芯片无需强大计算处理能力,价格较为低廉,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控制(知乎作者,2020)。小鹏汽车表示,一辆整车需1700多块芯片,其中大多是基础芯片,故MCU的供应尤为短缺。目前的交付周期最长26周,通常为6至9周,平均而言也要4-4.5个月。换言之,要完成一辆新能源的整车,除了高端的CPU、GPU等芯片,更多的是上千块基础芯片,如果基础芯片的交付周期加长,相当于整车生产被耽误。VLSI的分析师Hutcheson这样描述基础芯片的重要性:“要打造一辆车、一枚导弹,或者一家战斗机、飞机,少一颗芯片就无法完工”。他还是表示,目前DRAM、NAND、逻辑IC、模拟IC于电源的应用,都是需求大于供给,至多供需平衡(Alan,2021)。好消息是,今年7月的电源管理芯片的交付周期已经缩短。


[pic: MCU交付周期变化]

第六,不可抗力因素对工业产能的影响。

一是半导体行业对火灾等不可抗力因素较为敏感,例如,2020年10月,日本AKM由于火灾不得不停工休整,其出厂价格也由原来的26元,调整为320元(知乎-芯广场,2021;IT之家,2020)。

二是全球新冠疫情迟迟不退,对尚未完全自动化的工厂来说,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今年上半年,京元电子由于45人感染新冠肺炎被迫停工48小时。随着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类风险仍在关注之列(21世纪经济报道,2021)。


三、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展望

依据国际半导体产业(SEMI)数据,2017-2020年,全球62座新投产的晶圆厂中有 26座来自中国大陆,占比超过40%,成为增速最快的地区。截至2021年,据ASPENCORE分析师粗略统计,目前,美国本土的晶圆厂有94座,中国大陆的晶圆厂共有75座,中国台湾共有83座晶圆厂(建信基金,2021)。

SEMI最新300mm(12英寸)晶圆厂展望报告显示:从2020至2024年,保守估计将新增38个12英寸晶圆厂,中国台湾将增加11个晶圆厂,中国大陆将增加8个晶圆厂。届时,全球将拥有161个12英寸晶圆厂,晶圆月产能突破700万片。对此,IC Insights预测称,全球新增的12英寸晶圆产能,将达到相当于2080万片8英寸晶圆的水平。其中,大部分新增产能来自三星、SK海力士、长江存储等存储厂商。

十四五规划也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提出要求:

一是加快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推进14nm、7nm甚至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实现规模化量产。二是针对存储芯片、嵌入式MPU、DSP、AP领域、模拟芯片和高端功率器件进行重点支持和引导,致力于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从本文上述分析来看,存储芯片随着市场需求自然增长外,我国官方另外支持基础芯片的生产和引导。三是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国际巨头在光刻机、检测设备、离子注入设备等处于垄断地位,并有知识产权保护,壁垒非常高。十四五将对关键卡脖子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专项扶持,例如光刻机、大硅片、光刻胶。四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也产生诸多优秀的公司,“十四五”规划致力于抓住这次机遇。

第三代半导体是以碳化SiC、氮化镓GaN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速度、高热导率、高电子密度、高迁移率、可承受大功率等特点(腾讯网,2021)。国内外SiC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晶片和外延,到中间的功率器件制造(涵盖IC设计、制造、封装),到下游工控,和最终的产品应用,例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应用。目前,上游的晶片基本被CREE和II-VI等美国厂商垄断(ASPENCORE全球编辑群,2021)。

本文参考文献共计16篇,点击“下载全文”获得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 Jingyi(2021),新能源汽车布局 6.12更新,ShoelessCai,2021.
[2] Alan Patterson (2021),芯片短缺2023年结束?资深分析师这样说,国际电子商务,2021.
[3] 综合报导(2021),7月芯片整体交期拉长至20周:MCU最久要26.5周以上,国际电子商务,2021.
[4] 第一财经(2021),深度调查|芯片出厂价上涨一两成部分终端售价翻数倍,谁在哄抬价格?,百家号,2021.
[5] 建信基金(2021),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增长空间潜力大,财富号,2021.
[6] 知乎-作者(2020),MPU和MCU的区别,知乎专栏,2020.
[7] 知乎-芯广场(2021),疯狂三月,这些芯片价格涨了十倍?,知乎专栏,2021.
[8] IT之家(2020),受日本 AKM 芯片工厂火灾影响, 索尼 8 款相机将缺货,新浪科技,2020.
[9]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半导体巨头爆发群聚性感染,被迫停工!缺芯潮、涨价潮扑面而至,新浪科技,2021.
[10]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0),8吋和12吋晶圆差别在哪里?,半导体器件应用网,2020.
[11] 李晋(2021),晶圆供需深度剖析+盘点全球90余家8英寸晶圆厂产能(附表),国际电子商务,2021.
[12] 资本侦探-周永亮(2021),全球性芯片短缺潮中,半导体行业表现如何?,虎嗅,2021.
[13] ASPENCORE全球编辑群(2021),盘点中美半导体产业实力情况(附两国晶圆厂完整清单),国际电子商务,2021.
[14] SEMI中国(2021),SEMI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较去年同期大增51%,SEMI大半导体产业网,2021.
[15]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行业深度】洞察2021:2021年中国单晶硅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搜狐,2021.
[16] 腾讯网(2021),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全名单,腾讯网,2021.

延伸阅读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