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值得 | 国有企业毕业之后
封面故事:视觉中国
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各中央企业、各地区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力争到年底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
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及早投资布局,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二是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强化刚性兑现和考核,2024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中央企业二三级子企业覆盖面不低于70%。三是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将持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将改革进展考核情况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挂钩。
点击阅读原文《
如何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政策问答·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本人解读,企业组织发展按照客观规律,员工创新创业,抓好入局先机,扮演好“孵化平台”的角色。针对银行类企业,其实本身是非常好的契机,针对非银行类机构,是增加自己“赋能”、“影响力”的机会。
针对国有企业,除了想办法为生产力不够的员工找到其合适的岗位和工作,也要通过赋能前员工的方式,增加企业的影响力。
回到“任职国有企业,就不再有机会崭露自己头角”,难道不是荒谬之谈?
国企的进化,是不再为不愿意付出、生产力不够的人才,付出具有保障的工资(其实要是真有人希望一直稳定也是可以的),而是抓住国有企业的先天优势,更早地促进和扶持一批具有潜力的新型企业。让那些“有创业”想法的人,也成为国企的员工,让他们的阻力更小,风险更低,促进我国企业壮大发展。
这样的循环,是不是对经济体有好处的?
供各位参考,整个过程我们也会为很多伙伴,增加生产力,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任何一家组织,都希望你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强。
彩蛋:本司尚未定型,在很多场合,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是支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