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答主,托福115分,看看听力怎么练。点击阅读原文。
首先,作者认为听力 80% 靠能力, 20% 靠技巧。
英语考试的听力材料,通常分三种:对话、讲座、学术讨论(前两者结合)。
可以找几篇材料检测自己的能力,关注以下几点:
- 听材料的时候,能否跟上节奏,把我每句大致意思
- 听完后,能否总结出材料大致内容,不会出现大段遗忘的情况
- 做每道题时,是否知道考点出自材料哪一部分
- 辨析选项时,能否有思路排除错误选项,或者得出正确选项
做到上述4点,可以直接学习做题技巧。
关于听力能力
作者检测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没有基本听清楚,就做听写。
训练时最好倍速,一开始快速听,然后逐步放慢速度,直到听清为止。
依据听力材料分析,精听。
新东方关于精听叙述一个比较 General 定义和操作方案。精听可以分为:整篇听大概内容 — 单句听细节 — 单句查缺补漏 — 全文查缺补漏四次来播放听力音频。如果一篇文章听到了五六次仍有很多遗漏,基本可以说明这篇文章的难度不适合你,根据原文对照,下次再找难度适中的材料。
听力跟不上原因诊断:
- 单词没学过
- 单词发音对不上,句子有连读,也可能自己学的是错的
- 句子结构太复杂,从句套从句
- 材料篇幅太长,内容记不住
作者采取策略:
- 做完听力之后,先不对答案,读原文 SCRIPT
- 读完原文之后,对着题目,再做一遍。可以保留第一遍做的答案,分析对比
此时再对答案,哪些“听不出”选错的部分,哪些是“听不懂”选错的部分。
“听不出”怎么应对?
反复播放对应的听力段落,锻炼读音、连读、语句结构等导致出错的地方.
“听不懂”怎么应对?
返回原文文本,先积累单词。在考场上听力,并不需要每一个词语都听懂。平时训练,特别是精听、听写,需要积累单词。
另外,通常出题人并不希望考生有相应知识背景。抱着空杯心态,“将素材的内容听懂” 是复习备考时,比较合适的复习方向。
题目反思
当天的训练任务完成之后,再回去分析几遍之前出错的题。这一遍可以倍速听。
认真做笔记,听力结束后,看笔记,不做题。
看着笔记,根据 Lecture 讲稿,注重区分结构,是总分,还是并列,或是参杂着对比。
猜题猜考点。对着自己的笔记,可能作为题目的信息标注出来,有时候也可以标注强干扰项。关于猜题也可以事后追踪,看看自己猜得是否正确。
以下这句是原话:
“其他高人也总结过,例如开头、结尾、举例、对比、重复等节点容易出题。
用这个方法,逐渐会感受到对材料的掌控,练到后期会比较舒服,已经很清楚题目要考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就不会再去附会或者是过度推理了。”
题型相关
托福听力题型:主旨、例子作用,例子细节、对比、结尾、重听。
主旨的答案,通常在话题的展开和讨论的转折。细节在对比、讨论中找。
了解题型主要是培养敏感度。
笔记怎么记
作者认为,笔记记的是重要内容(逻辑的因果、转折,例子,术语,观点态度),或是文章的结构(总分、线性、对比、并列等)。Jingyi 评注,这一点最好积累一定量之后找感觉。
1. 对话结构
打招呼 - 其中一人表明来意,通常以问题抛给对方 - 讨论如何处理 - 找出可行方案
Jingyi 评注,高级口译选材有很多面试,基本是一问一答,答的人会说很多话,这里要注意找有效信息。
2. 讲座
引入话题 - 详细讲解(一般三个点) - 结尾。
作为高口,遇到过说了五个重点的,这里要安排好笔记的记法,考场上有时间还可以思考一下,哪些是重点。
第二篇转载的是英国的口译和笔译硕士的听写经验。点击阅读原文。
首先,引入翻译中的概念,Deverbalization。简言之,就是听一篇听力材料,直接理解意思,将翻译过程内化。
从作者的经验,通常同一篇材料,要听 5-6 遍。
关于练习的材料,作者推荐演讲材料,作为重点学习、练习材料。除了官方指定的复习教材,还可以找TED的演讲材料。
公开素材,VOA、普特英语、可可英语。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