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你的手还好吗?细数“保湿成分”
转自知乎,点击《
常见的补水保湿成分汇总》。
01 基本原理
第一类是仿生剂。其原理,模仿角质细胞内天然的保湿因子(NMF)来补充细胞间质中保湿因子的不足,可修护皮肤屏障,从根本上增强皮肤的保湿力。标志性成分有:神经酰胺、大豆卵磷脂、乳糖酸、海藻糖,尿素等。
第二类是封闭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加强皮肤屏障的作用,锁水,防止皮肤里水分挥发(类似于我们的皮脂膜)。通常含封闭剂多的产品使用感都比较厚重,油皮使用的话可能会觉得太过油腻。标志性成分有:角鲨烷、植物油、矿物油、凡士林,矿脂等。
关于这点,想到“使用粉笔手开裂”典故。于是百度了一下,以下是答案。
“
使用粉笔后,手变得粗糙的原因是粉笔的主要成分石膏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当粉笔与皮肤接触时,它会与人体分泌的汗水或水发生化学反应,分解成碱性物质,破坏皮肤表层
结构和生存所必需的弱酸性环境,导致皮肤粗糙、红痒,甚至皮肤病等严重问题。
”
02 常见单质
自然也提到护手霜,看看几种常见单质。
1.透明质酸(HA),也叫玻尿酸,粘多糖,可以在人体内循环再生,可以 吸收1000倍自重的水分,且短期内不会流失,是很优秀的补水保湿剂。透明质酸分大中小分子,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吸收。
2.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5)的一种醇类衍生物,比泛酸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作为辅酶A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脂质合成,深入角质层,渗透保湿和修护。因为只有D-泛醇具有生理活性,所以化妆品行业多用D-泛醇,简称为泛醇。
3.甘油,又叫丙三醇,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滋润干燥皮肤,保持水润度。它粘腻、 稠稠的,看起来很像油,但其实不是油, 是一种多元醇类,吸收很快。
4.神经酰胺,一种天然存在于皮肤角质层的脂质,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皮肤锁住水分,促进屏障自我修复。
其实,这些高端符合成分使得我们扪心自问,高中的有机化学还记得吗?于是,又有了基础知识补充。
03 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来自百度百科。
1.烃类
烃类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的统称,是由碳与氢原子所构成的化合物,主要包含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1]烃类均不溶于水。衍生物众多。
2.羟类
羟基(oxhydryl)是一种常见的极性基团,化学式为-OH。羟基与水有某些相似的性质,羟基是典型的极性基团,与水可形成氢键,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称为氢氧根。羟基主要分为醇羟基,酚羟基等。
3.醇类
醇,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若羟基与苯环相连,则是酚;若羟基与sp2杂化的烯类碳相连,则是烯醇。酚与烯醇与一般的醇性质上有较大差异。
4.醚类
醚,是醇或酚的羟基中的【氢】被【烃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R-O-R',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者相同的醚称为对称醚,也叫简单醚或单醚;两者不相同的醚称为不对称醚,也叫混合醚或混醚。醚类一般具有麻醉作用,如乙醚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剂。
5.酯类
酯,是酸和醇的失水产物。含氧无机酸和醇的失水产物称为无机酸酯;有机羧酸和醇的失水产物称为有机酸酯。命名时,将酸的名称放在前,烃氧的烃基部分放在后,最后再加上酯。
6.胺类
胺,是指氨分子(NH3)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根据胺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的数目,可将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具有极重要的生理活性和生物活性,如蛋白质、核酸、许多激素、抗生素和生物碱等都是胺的衍生物,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药物也是胺或者胺的衍生物,因此掌握胺的性质和合成方法是研究这些复杂天然产物及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
再来看看,【特润乳果木护手霜】(不纠结这超市的名字了吧?国内还是挺受欢迎的!)的微量成分。
异链烷烃、鲸蜡硬脂醇聚醚-25、羟苯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