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女子问题提了几年,结果怎样了?
财新注意到,近年来在“抢人大战”中高频露脸的新一线城市,正通过一系列政策,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降低入学门槛。 成都教育局近日发布消息,将在3个区(县)率先试点实施随迁子女就学“零门槛”“随到随读”“全公办学位”。 浙江省则提出, 2025年,新增公办普通高中新生学位2万个,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目前,随迁子女在江苏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已经达90%,基本实现“应入尽入”,部分区域实现“零门槛”入学。今年江苏省将在昆山市开展随迁子女教育保障试点,通过加强学位动态调整和余额调配,加大公办中小学校学位供给,推动随迁子女在常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25年秋季学期新入学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比2023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昆山市“随迁女子”政策。2025年计划建成投用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2个,新增学位1.28万个,总投资22.97亿元。加快推进亭林、张浦、陆家和娄苑路高级中学4所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总投资16.75亿元,确保亭林高级中学2025年投用,未来3年(2025—2027年)新增普高学位超1万个。(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数据局,各区镇)。
泉州市继续坚持“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他们在公办学校或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的方式顺利入学。同时,针对残疾儿童,教育局也制定了“一人一案”的教育安置工作,确保他们能够接受适合的教育。
随迁子女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在一地生活、就学的非居住地户籍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子女。 2024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53.99万人。 其中,在小学就读952.65万人,在初中就读401.34万人。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