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读书笔记(二),本篇从第六讲开始。
第六讲 领导不听我的汇报方案,怎么办?
场景:如何汇报工作
很多上级是通过汇报来考核的。微软向总部 CEO 汇报工作,鲍尔默会通过汇报看员工是不是真的懂业务。采取的手段是增加汇报压力,挑战思路和心态。汇报之前会预定好酒吧,汇报顺利就去喝酒。
场景:上级听不进汇报
把最想要强调的放在前面,采用的方法和工具是,信息增量法。
信息增量法。一是挑战;二是有益的尝试;三是对齐行动。
第一步,汇报的时候,记得说一下没有进展或者进展会慢的原因。其中,进度卡在那里,难点在哪。
第二步,讲有益尝试。针对目前的项目,做了三点有益尝试,一是;二是;三是。
场景:应对方案被推翻
换言之,汇报的时候,被领导说“完全理解错了!”这种情况,推荐使用“预演法”。即养成“边确认、边汇报、边干活、边优化”的工作习惯,避免做无用功。举个例子,针对发言稿,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字斟句酌,用几百字写个完美开头;二是同样几百字,稿件框架已经出来了,各部分要点要放整齐了。对比,分出谁好谁坏。
(1)汇报报告,再依据领导意思修改;
(2)框架粗糙,逻辑自洽。
但是这些都能交付,配上话术“领导,您昨天布置的这个任务,我先拉了一个很粗糙的框架出来。您别笑话我主要是有几个点把握不好,分别是一、二、三。您能不能给我指点指点,我看看怎么继续往下推进。”
第一阶段是你接过任务之后,那就先跟领导对一对目标“领导,我捋了一下,这次活动咱是不是有一、二……这几个目标?这些目标里面,您觉得优先确保哪个呀?”
第二阶段,带着这场活动大致策划思路,再找领导碰一碰:“上次您定了这场活动的优先级,我回去认真调研了一下,觉得如果围绕这个优先级的话,我们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预算;只要在场地和嘉宾接待方面做出一些亮点就可以,像这样 …… 您给我指点指点,有没有顾此失彼?”不管对方同不同意你的思路,都会提意见。再顺着提意见或者采纳意见。
确定目标之后,再确认活动亮点和预算。之后,“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怎么能抓得更细?怎么能防控风险?”阶段确认智慧化,汇报还可以继续。有些部分的内容,例如视觉相关,是否可以出一组效果图?有预演结果能推进进度。每个阶段让负责人掌握更多信息。
场景:工作进展不顺利,是否需要汇报?
ShoelessCai 评注,这类事情也是犯了很多错误的。解决方法,用预演法帮助负责人评估负面效果,例如,“下周要沟通的文档,现在有个风险。错误地估计了复盘各项难度,因为有一些工种我并不熟悉。到目前为止,我只写了三分之一,很难按进度完成了。我准备了一个方案:先把最重要的核心的数据分析做好,把整体的框架搭好。明天约您的时间,请您给我提提意见。周六我一定把它赶出来,周六晚上给到您。您看这个补救方案行不行?”在项目进展不顺利时,你还是选择跟领导同步潜在的风险,这其实是一个员工有担当、不怕事儿的表现。
场景:怎么让领导记住我?
怎么让领导记住工作成果呢?例如直播间,通常注意到主播,但是一场直播是一整个团队的工作。让领导印象深刻的汇报:“领导,认谢谢您对我们大家伙儿的鼓励。正好,借这个机会,针对这次直播主要的变化和进步,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跟您简单汇报一下。”ShoelessCai 评注,关注进步,做好总结。这样汇报,更容易让领导打起精神 —— 变化和进步在哪里呢?
“之前我们一场直播如:也就几百人,今天我们的在线人数很高,一直稳定在1000人左右。我们分析了一下,发现可能是因为这个变化,我们把这次预热海报上的二维码放大了,同时突出了玩法,扫码进直播间有礼物。下次直播我们是不是重复这个做法,看它是不是真的有效?”边说边比对,还真发现不一样。关键是比对法。
方法和工具:比对法。展开就是找参考、说经验、问看法
找参考。“我发现这次工作的结果和上一次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 ”提到 1-2 显著变化,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努力。
说经验。“这场数据有增长,我通过分析,发现关键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件 XX 事。”、“放大了二维码”、“我们这次提前两天发了直播预告”、“我们这次准备充分了”、“我们这次投入度更高”
问看法。“接下来我们还想试试 ……您看行不行?”
注意到,要关注成功的动作是可以被模仿的。对比法的“三句式”清晰简单,能否真正把它们找准。
场景:怎么找的汇报亮点?
顾名思义,就是值得汇报的部分。总结为“多快好省”。多,即明显的增加。快,速度、效率的正面变化。好,将收集到的好评和领导提一提,“活动散场之后,我听到 XX 嘉宾夸咱们呢。他说这一次我们的活动在 XX 繁忙做得特别好,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收到过好评。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这次做了几件事 …… ”省,控制成本。
章节总结:汇报一定要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和领导同步,这次工作的变化和进步。用比对法证实。出状况,第一时间补救,带着解决方案向领导请教,让领导有风险预判。预演法。第一时间汇报正常进度,先说挑战,再说有益尝试。让领导对你的工作心中有数。信息增量法。
第七讲 催办:怎么催办,避免因别人拖延而耽误进度
场景:你着急着,但是对方在忙别的。
不妨先看看有效果的催办长什么样:“王姐,我想问问给xx公司的付款申请现在进行到哪个阶段了?这位客户特别较真,签完合同一天拿不到钱就一天不踏实,天天问我什么时候款能到。要是您今天能帮我把付款流程走完,那可真是帮我大忙了。或者实在不方便,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个大概的时间,我再去和客户沟通。知道什么时间能拿到这笔钱,客户心里就踏实了。” —— 事儿办不了,要给个评估结果。
虽然财务流程不是你能决定的,但是你得表达是你和客户沟通的,你有责任去做好这个进程的更新。因此要财务这边的确切时间回复。这样使得沟通完没什么心理压力。
方法和工具:包装法。
怎么用包装法沟通呢?将“要求”包装成“求助”。包装的更深层次含义,目标、好处、行动。首先,目标感即就事论事,不掺杂情绪化,例如,“到什么阶段了”。其次,让对方知道帮你解决问题是有好处的。好处的含义,即客户会感谢 TA,领导会认可 TA,大家能看到他的实力,部门的指标能早点完成。再直接点,就是这件事办完,可以早点下班,有更多自己的时间。
我们知道,销售想干得好,光靠自己在前方打仗不够,还要仰仗团队在后方的支持。否则,好不容易谈下一个客户,财务部拖几天、法务部拖几天、市场部再拖几天,客户就给拖没了。解决方法其实在销售这里,或者主动权在销售这里。每次出差,必然带回特产给到支持部门,“我刚从浙江回来,见了 xx 客户,带了一些他推荐的芡实糕,是他们当地的特产,快尝尝。这次我们跟这个客户的合作特别顺利,多亏有你们神助攻。”这个销售大拿这么说,就是在告诉支持部门:他跟外部客户能有好的互动,离不开内部团队的支持。这次签下大单,功劳簿上必须有支持部门。
行动方面,要简单到催办人员立即去做。在“争取资源”那一关讲过了:事儿越小,对方启动的心理成本就越低。这里的大行动是请别人帮你改文章;小行动是请对方提供他之前写过的类似主题的文章,让你借鉴他的模板和结构。
包装法 = 明确目标 + 亮明好处 + 要求行动
话术“负面清单”:
边界不清:“领导催我催得急,你得帮我改一下”
推卸责任:比如“这件事只有你能做,所以你必须做”
大事小说:比如“这件事很简单,你现在开始弄,马上能弄完”
随意派活:比如“现在有个xx事儿,你要xx时间交给我”
夸大后果:比如“要是这个问题没解决,我们都得完蛋”
场景:关键人迟迟不作决策
事情快落实了,结果关键拍板的人迟迟不做决策。像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他有什么顾虑没告诉你。这个时候立刻反应,或者“围追堵截”,效果肯定不好。多数情况都要被搪塞、推迟。
决策成本检查清单,包括 时间成本、沟通成本、精力成本、等等。时间成本,包括本来只要花 10 分钟的操作,现在要花半小时学习。沟通成本顾名思义。精力成本,即原本员工工作量饱和情况下,还要来学习操作系统的操作。像这类问题,未必要知道决策者怎么思考问题的,这个时候,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清单法来把工作完成。在和决策者沟通的时候,针对自己预想的情形,例如,时间成本、沟通成本、精力成本,提出方案。比如,明确投入新系统的第一个月,组织两次培训;明确会密切关注大家的使用情况;明确向决策人要意见。
决策成本清单:
(1)时间成本:做这件事,对方需要花费的最多时间和最少时间分别是多少?
(2)沟通成本:做这件事,对方需要跟哪些人达成共识?
(3)精力成本:做这件事,对方需要额外付出多少精力?
(4)切换成本:做这件事,对方需要配合你做切换,这会带来多大的损失或者成本?
(5)协调成本:做这件事,对方需要协调多少关系,协调这些关系的复杂性如何?
(6)人情成本:做这件事,对方是否会搭上自己的信用,并且欠下人情?
(7)机会成本:做这件事,对方要放弃 哪些可能带来更高收益的机会?
催办人员要注意,时刻将对话引入和对方同一条战线。沟通的时候,明确截止日期,明确下次沟通时间。
场景:虽然催办人员很着急,但是对方做不出,怎么办?
做法一,每隔一段时间催办。“好了没有”。
做法二,分割工序,将交付点提前。
记住,职场大多数都是负面压力。因此,催办要表达理解 TA 的难处。
方法和工具:助推法
表达时候按照三步走:理解、选择、表态。
理解,即了解处境,“活儿不容易”。选择,给到对方选项,看看能不能帮到对方。表态,“如果有我能帮到他的地方一定告诉我,哪怕让我买个盒饭也行。”让对方收到你的善意。
外行帮忙清单:
接手:“哪些步骤是机械重复的,我来做。”
跑动:“你还要找谁了解情况,我替你去问”
讨论:“哪里不清楚,我们先沟通一下”
参考:“我先找找相关资料,生成一个 Demo”
陪伴:“我就在旁边干活,有什么事你喊我”
助推法两大法宝:当面说、马上做。
相较于线上沟通,不如直接走到工位旁边。想要做什么,马上去做。
场景:对接多人,怎么保证每个人都安全交付?
这类情形,要在事件暴露出来之前出手。方式一,发起非正式沟通,对于他们的影响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平时遇到一定要提及。如果对方说“最近特别忙,有个客户临时加需求”心理就要预警,关注你负责的项目有没有被耽误。“肯定很辛苦吧。咱们那个项目有没有被耽误。”或者提供经验“之前与这个客户对接过,他对细节要求特别高,经常会给我们挑刺。我们研究了他的几个设计偏好,你看看对你有帮助吗”。或者,主动告诉对方的责任“没事的,兄弟不用自己扛。”
表头:(1)对接人 (2)本周是否沟通 (3)进度是否需要预警 (4)备注
场景:对方的交付不符合要求
这时候要是接受工作的人着急,交付的人更加着急。交代清楚报告的目的,“这份报告不是汇报而是存档的”,再交代要求“经理提出几点要求,分别是 ……”
方法及工具:重启法
包括揽责任、说标准、对计划。
揽责任:“抱歉,出现这个问题,一定是我一开始没说清楚。”
说标准:“其实,这件事为了实现 XX 目标,因此它有几个标准,分别是……我们设定这几个标准的原因是 …… ”什么叫做表述清楚。“这次我们需要一个时长一分钟的视频,因为我们要在年会开场时播放它。时间一长,大家的注意力就抓不住了,年会后面的进度也会耽误。所以,只有一分钟,我们要可丁可卯地剪一分钟。”
对计划:“我考虑得可能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咱们一块儿定下来,为了赶上这个进度,接下来该怎么做。”
(1)接到的任务是什么,这个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
(2)对方需要配合完成任务的哪个部分,这部分工作的硬性要求是什么?
(3)对方需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一步以后,对方需要做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5)对方交付工作成果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核查?
催办关键词:尊重。催办会办事儿的,都是知道对方的困难点,为对方 扫除障碍,把人还原成人。
第八关 主动防守:怎么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共事?
主要是你根别人有矛盾冲突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不躲、不怂,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
修炼能力:“哪怕我和这个同事私人关系处得不好,我也能理性地跟他一起完成任务”。
场景:和同事闹别扭,影响工作了。
方法和工具:重建关系法
其实真的和同事闹别扭也是小事情,毕竟和同事相处只是日常工作。处理这类工作也很简单,你可以首先抛出橄榄枝,一方面有机会澄清之前的误会,不让对方把负面情绪带到新工作里;另一方面,能证明自己足够敞亮。愿意团结人。
这是和同事重建关系的第一步,理顺前因后果。接下来是公开工作信息,主动公开的信息有四点:一是场合;例如,邮件组,或者软件和线下同步。二是标准;说清楚自己的标准。三是时间;需求是什么,中途验收的节点,尽量事先锁死时间。四是配合方式。邮件以及抄送;开会前事先把材料送到位。
场景:同时推锅,怎样维护自己利益
第一,上级很不愿意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第二,要是真的老是搬出救兵,这个时候会给人一种不独立印象,伤害职场形象。主动找对方,也就是你的同事。“接下来一段时间咱俩好好配合,一起把活干好。之前咱们合作的时候有些不顺的地方,这次我想先理顺一下,帮咱俩都提提效。我的建议主要是两点:第一,工作上有任何风险或者变动,咱们都在群里同步,方便相关同事了解进度;第二,咱们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到点在群里汇报进度。你看这样好不好?”
工具与方法:除了场合、标准、时间,配合方式之外,还要对齐“风险与变动”。
项目公示模板
(1)变动:目标变化、人员变动、分工变化。同步项目的一个变动是什么?根据变动产生的调整是什么?具体分工是?请各位知悉。
(2)风险:上级和客户提新需求、客户投诉、进度延误。同步项目风险是什么?经过讨论,解决方案是什么?具体分工是什么?请各位知悉。
如果有变动,养成好的习惯。“我把这次小会的纪要和分工同步到群里。”避免双方理解不一致造成损失。工作计划,主线工作,支持工作,待定。整理资料的话,可以分成理论、数据、案例。撰写项目方案,收集资料、拉提纲、开会讨论、整理方案。进度明明白白同步到群里,别人想推锅也推不了了。
场景:同事不配合怎么办?
划定边界法:第一步引入决议人。针对不配合的同事,引入有生杀大权的领导,做裁判。第二步,拉会议,在会议上对标指标,按节奏完成指标。第三,汇总数据和证据,向上求助。
这里第二步一些细节还蛮有用。运营的点击率不低于百分之几、私域宣传每天要触达多少人、技术要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量级的迭代、销售要贡献多少成单数。
汇报时候,可以明确哪个队员拖累团队节奏。
记账要点
(1)回头是岸。(a)主动沟通,发起合作;(b)主动向其请教信息、指标、数据,所有交流留痕。
(2)卧薪尝胆。(a)请领导作为会议决议人,共识项目组的核心指标;(b)把指标拆分到人头上,约定公开同步指标的频率;(c)带头公开自己的指标,同事公开后,主动统计当天指标的完成情况,总结成表格后在群内公布,并请相关同事确认;(d)对于没达标的同事,在工作群询问原因以及后续的补救措施。
(3)秋后算账。(a)汇总该同事所有指标,标记未达成标准的部分,旁边附上正常进度或行业平均水平的指标作为对比;(b)向领导求助,向他请教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
场景:怎么与不配合的同事配合?
第九讲 平衡:怎么应对不同人派活,不做“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