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特稿|出入境政策放开 出境游何时恢复?
- 2023 -
01/01
20:15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3.01.01     作者:孙嫣然,赵丹(见习)     来源:财新网     阅读:183

【财新网】12月27日,出入境推出多项优化措 施,至2023年1月8日政策执行,疫情期间制约出境 游的政策限制已不复存在。目前,签证办理和入境其 他国家仍然存在一定限制,机票价格显著偏高且国际航班量不足,出境旅游真正恢复畅通仍需时日。

12月27日,国家移民局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的公 告》(下称《公告》),提出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 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 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同时,《公告》还提出, 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 发,恢复毗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道等措施。

国家移民局发布的上述优化措施,是基于前一日国务院发布的最新疫情管控优化方案。12月26日晚上23时许,国家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自2023年1月8 日起,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全员核酸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并提出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等。

12月27日上午,国务院对上述方案进行细化,发布《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 知》,提出分阶段增加航班数量,优化航线分布等针对国际客运航班的细化措施,并在有序恢 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方面,增加了“本着试点先行原则”的表述。(详见财新网报道《全面取消入境限制优化国际航空客运 机票搜索量大涨(更新)》)

携程方面对财新表示,目前国家卫健委通知提及将有序恢复出境旅游,后续可能将从个别城市试点开始,并从短线再到长线的地区/国家逐步恢复。

目前,签证办理和入境其他国家仍然存在一定限制,机票价格显著偏高且国际航班量不足,出境旅游真正恢复畅通仍需时日。出入境政策优化之际,元旦、春节假期将近。多名旅游行业人士对财新表示,到2023年 春节假期,预计出境游的供给、需求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大规模出境旅游或业务层面恢复正常,要到2023年年中左右。

旅游出境仍存堵点

要完成一场出境旅行,在护照签发、国外签证办理、海关查验、入境检疫等多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政策制约。新冠疫情以及动态清零防控期间,出境旅游被认定为“非必要非紧急”的出境事由,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受到严格审批签发,仅留学、就业、商务目的可顺利出境。

据国家移民局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8457.2万人次, 只有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6.50%。护照审批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共签发护照等各类出入境证件96万本,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的63万本。而在海关环节的实际操作中,以旅游事由出境的旅客不会被放行。因此,凭国外公司邀请函申请商务签证出行,或持旅游签证并表示出行事由为探亲,成了“绕路”出境旅游的方法。

高端旅游资源整合公司游轮运营公司上船吧创始人刘建斌对财新称,其本人在11月持合并 商务、旅游需求的B-1/B-2签证前往美国旅游,通过报名当地展会并充分准备材料,最终以商 务名义成功出境。一名广东地区签证中介人士表示,出入境政策优化后,海关会不会放行旅游目的的出境还不明确,只能等到2023年1月8日后看具体执行情况。

疫情管控持续三年,多数人早前出国签注已经到期,因此在近期出入境政策优化之后,办 理签证的人数显著增加。据携程平台数据,“国十条”发布后,12月7日至12月27日期间,海 外签证办理人次同比去年增长超12倍,以商务出行为主;而在出入境隔离取消政策发布后的12月27日,平台上的签证咨询量环比增长1.5倍,主要以旅游为出行动机。

12月以来,受国内疫情影响,多国领馆或签证中心暂时关闭签证办理业务。例如,英国移 民局自11月13日以来,陆续关闭了国内位于重庆、武汉、上海等多个城市的签证中心,截至12月27日已全部恢复运营。

目前,新加坡、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英国等多国领馆或签证中心可正常 办理旅游、探亲、商务等各类型的签证业务。携程方面对财新表示,绝大多数海外国家已开放签证办理,但因国内疫情多家领馆人员不足,存在办签延迟的情况。

前述签证业务人士称,现在办理美国签证已经排队到2023年5月;日本目前只能办理五年多次往返签注,对年薪、纳税额要求较高,三年、单次签注尚未开放办理。签证要求低、距离近的目的地更受欢迎。据去哪儿数据,12月27日上午,平台上的国际 酒店订单量前三名分别是泰国、日本、韩国,分别较前一日上涨116%、86%、56%;其中泰国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政策,是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同时,各国也在对自中国入境人员加强检疫要求,以保护本国居民,防范国内医疗挤兑。12月7日国内防疫政策放宽以来,各地感染人数迅速增加。12月27日,日本宣布自12月30日起,对从中国大陆赴日及七天内去过中国的所有人员实 施入境时检测,阳性人员需要集中隔离7天。韩国疾病管理厅在12月16日将中国列为“检疫查 验重点国家”,加强对自中入境人员的检测要求。印度政府也在12月24日宣布,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国际旅客须接受核酸检测。

“预计接下来一两个月都会有入境限制的情况。”刘建斌认为,“在明年3月初大家都‘阳’过了之后,出境需求才会慢慢恢复,大规模出行则要等到6、7月份。”产业经济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也对财新表示,随着中国感染人数峰值过去,各 国政策也会进一步放宽。“预计到2023年暑期,出境游能在业务层面恢复正常。但由于疫情期间居民消费力下降,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还需要更长时间。”

航班供给不足

目前,国际航班总量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国际机票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对于入境人员来说,航班选择少、票价高,出境人员则担心返程不便。

财新在携程平台搜索多条跨国航线,在12月底的数天内,上海飞往东京的直飞机票价格多 在5000-10000元之间,而东京飞往上海只在12月29日、30日两日有三班直飞航班,价格均在 万元以上;北京-香港航线同样呈现出入境票价高、班次少的特点,出境机票价格在2000元左右,入境票价则超过4000元。

疫情期间,出入境需求很不平衡,入境需求长期大于出境,因此机票价格更高。而近期临近圣诞、春节等国内外假期,海外华人华侨回国需求尤其旺盛,进一步推高入境机票价格。

目前,对于航司来说,若航班供给量直接增加到足以满足入境需求,则出境客座率低,成本难以负担。因此,新增国际航线仍需稳步推进。10月以来,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在冬春航季恢复或加密国际航线。12月以来,南航、 东航、国航三大航空公司合计开了通136条国际航线。而据飞常准数据,12月27日,国际航班的执行量为208班,仅为2019年日均水平的7.7%。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告诉财新,持续三年的“五个一”政策,以及“20条” 取消的熔断政策,导致不管是外航还是中国航司的国际航班,不稳定性都极强,实际可利用座 位很少。“如今政策优化,航司本身渴望尽快复航,但是国家出入境管理、出境游组团政策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国际客运航班的消费需求能否得到释放。”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航班仍以国内航空运营为主,外航特别是欧美航空公司在中国运营的国际航班数量比较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航班的供给量增加。

2022年8月10日,英国驻华使馆发布公告称,英国交通部和中国民航局已经正式达成共 识,恢复英中之间双向直航客运服务。初期的客运服务将由中国航空公司提供,英国航司的航 线恢复工作仍在进行中。12月5日,英国航空恢复了往返伦敦和香港的客运服务,并在12月18日之后增加到每天一班。截至目前,英国航空还没有恢复往返中国内地的航班。对此,英国航空回复财新称,他们也还在等待批复结果,有消息后会在第一时间公布。

美国的三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美联航和美国航空,目前在华航线也较少。达美航空相关 人士向财新介绍,疫情之前,达美在华每周有42个航班,每天6个航班。而在上海和西雅图、 底特律之间的两条航线在2020年6月恢复之后,每周安排4个航班,至今还没有其他航线复航。

外航在华航班需要经历新增航线谈判、审批落实等多个环节,因此恢复仍需时间。一名民 航局相关人士告诉财新,中国和某一国家进行新增航线谈判是相对等的,“比如你飞十班我也飞十班。谈判结果仅代表双方意向和权利,也就是该国航司可以向中国申请的航线数量,具体飞不飞、什么时候开始飞、实际上有没有飞满,还要看进一步的审批和落实。”

一位国际民航领域的资深人士告诉财新,疫情三年来,外航在中国申请复航航线非常艰 难,但近期政策松动,恢复速度肯定会加快。中国批复外航航线也受外交关系的影响,“关系好的国家比如新加坡航空、新加坡酷航恢复的航线就比较多,也会给一些好航线。”

近期不少归国人士会选择国泰航空在香港转机,因为航线选择多,机票价格相对较低。前 述国际民航领域资深人士表示,“内地对香港的政策很好,疫情期间香港飞内地,国泰航空基本是独飞。”

航旅纵横行业发展总监赵楠认为,航空公司的航班与机组的供给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2023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际航班的机票预订量将会稳步增长,预计亚太区域航线恢复速度会明显高于洲际航线。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表示,“出入境政策优化使得旅客出行不再有限制,但 受限于供给不足,短期内机票价格仍处于高位,出行需求总量恢复还需要时间,预计三月底航班换季后,航班量将有明显恢复,机票价格也将逐渐回落至合理范围内。”

产业链逐步恢复

整体来看,旅游业还需要时间恢复,来备战出境游。一方面是航司、导游、服务人员各环节都需要时间来恢复人力;另一方面,国内旅游主体在海外市场的供应链大多要重新建立。

疫情三年,民航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对开放后制约民航业恢复造成影响。2022年7 月,民航局长宋志勇在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受疫情影响,两年来成熟可用机长减少215人,占比1.1%;机务人员流失9298人,流失比例14%。

近期感染人数激增,也导致恢复进程中存在短期内人手不足的情况。一名首都机场工作人 员告诉财新,《方案》下发后,近几日各部门需要沟通制定保障航班的具体实施方案,预计在 元旦之后会有所进展。“近期由于疫情原因,身边同事还未完全返岗,人手不足情况比较突出。”

民航业资深人士高鹏对财新指出,目前民航业要恢复正常,飞机启用已经不构成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近期感染人数增加,机组工作人员阳性后可以休息7天。他进一步表示,航司在为新开的国际航线做准备,包括和当地机场签署地面代理协议,机 务部门做技术保障,商务部门联系当地旅行社做售票准备等。“最近要去欧洲对接一下当地资源,不能再让国际航班旅客一直吃国内带去的预制包。航前准备还得一步步来,没那么快。”

成都定制旅行社佰悦会创始人刘江涛对财新表示,该机构从2012年开始经营定制旅游项 目,疫情期间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国内定制私家团,还有部分海外业务是为身在海外的华人老 客户提供服务。“由于海外业务没有完全停止,很多境外供应商关系还在维系。其中确实有人暂时转行,但在旅游业回暖之后随时能回来,估计真正永久离开的大约只占三到四成左右。”

一名河南地区跨国旅行社人士对财新表示,该机构原本的主营业务是出境游,过去几年中转向跨省跟团游业务。“明年上班后会重新开始做出境,现在很多同事都‘阳’了在休息。”

刘建斌也表示,其运营的游轮项目分布在全球各地,但过去两年里只能运营国内长江游轮 项目。“出境业务利润率更高,国外竞争也相对没那么激烈。政策放开后,业务重心肯定要往国外放,现在已经在提前采购境外河轮、邮轮等资源。”

“对于很多旅行社来说,原本的海外渠道已经没有用了,可能对方已经不做这个业务或联系不上,海外业务体系需要重新建立。”周鸣岐称。

对此,去哪儿指出,海外供应链过去两年大批死亡,但目前存续的供应商足以应对需求, 后续服务环节的链条还需对接上:“现在很多服务人员阳了,餐厅不开或酒店人手不足,会影响到服务体验。”在线旅游代理平台(OTA)也在为出境游开放做准备。去哪儿在疫情期间保留了海外团 队,将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招人,或将此前融入其他业务线的海外团队人员调回;同时,提高服务器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开放后流量突然增长的冲击。

携程方面对财新表示,随着海外市场提前复苏,服务和技术发展都在有序推进。国际平台 产品覆盖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支持30多种语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包括120万种住宿服务、480家航司。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