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辛欣、王悦阳
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释放了坚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鲜明信号。
报告包括对 2023 年的总结,排出新目标、新举措,容纳了代表委员的案例故事、专家学者和专业解读、记者的一线采访,对中国制造保持竞争力,实现稳健发展,作出梳理。
“我们实现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国产化,正加快出海交付速度,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发达国家争相布局的机器人领域,把核心技术握牢、产业链做全,“即便风起云涌,也能稳步向前”。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代表
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占GDP的31.7%。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 据相关部委负责人在“部长通道”
2023年,我国高性能纤维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4.4%。就纺织行业而言,虽然个别加工环节转走,但整体附加值正在提升。
——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西全代表
当前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超过30%。
—— 权威部门数据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将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聚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78家国家高新区纵横铺设,聚链成群。去年,体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出口13.47万亿元,“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 权威部门数据
“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例,畅行世界靠的是技术、质量和高效协同的产业链……结构升级正成为制造业另一个重要竞争力”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代表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同生共赢”。
—— 特斯拉公司制造副总裁宋钢
西班牙环球网站发文称“中国制造的数千种基础产品不可能找到替代供应商”。中国德国商会不久前发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过半受访企业计划在今后两年增加在华投资,原因之一是供应链完善、创新力提升。
—— 中国德国商会《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
“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制造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这是中国制造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代表
通过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抚顺焕发新生机。正在打造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基地,谋划新优势。
—— 抚顺市市长高键代表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新型生态铝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立足铝土矿资源丰富特点,形成从铝资源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报告提出“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并对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作出部署。“这将进一步推动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百色正全力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百色片区建设,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地。
—— 百色市市长葛国科代表
“今年,我们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也准备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金壮龙
“赢得发展先机,争夺技术高地势在必行……今年企业要在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领域发力。”
——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代表
将加快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供给、培育优势企业、完善产业生态。在未来产业方面,把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作为下一步重点布局的方向。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应用试验场,加快产业培育。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
“以‘数’谋‘新’和加‘数’向‘实’是产业转型的必然,也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关键。”用好新型生产工具,有信心立足基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代表
点击获取更多资讯《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 | 应对现实挑战,中国制造如何保持竞争力?——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四 》。
点击获取工业展览资讯,《
2024年 上海CMES华机展 2.28 - 3.2 于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