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3月10日,美国加州洛杉矶杜比剧院,第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奥本海默》剧组上台领奖。《奥本海默》总共13项入围,夺得7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男配角,成为本届最大赢家。诺兰凭此片首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艾玛斯通凭借《可怜的东西》二封影后。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获最佳动画长片,这也是继2003的《千与千寻》后,宫崎骏时隔21年再夺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图:IC photo
关于亲戚的问题我再说一下,主要是这样。
首先,作为人,我是非常热爱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的。
其次,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也要顾虑“沟通交流”和“血缘”之间的关系。
2018年是亲戚们对我态度改变的一年,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沟通交流太少,这5年来,哦不,7年来,都是亲戚和朋友一起通知的,通知我的近况,通知我每时刻干的事情。
然而,朋友和亲戚,还是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反应。
针对我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人性与血性,大概真的就是公开所有的信息可以知晓。
当然,我最相信的是,人们觉得我不够有用。有人说你不够聪明,怎么说呢,聪明无上限,这个标准是变动的,就不适合作为标准。因此,我认为,人们以一种很短时间内的价值判断,更为合适。
接着,我讨论下为什么亲兄弟明算账,为什么很多时候“厌恶交情”?
我举个例子,你是个 CEO,你老同学,能力很差,但是以老同学名号,要加入你团队,你怎么做?
Jingyi 的哲学是,直接告诉对方,你的能力现在是不够的,但是你可以锻炼自己,未来你牛逼了,还看得上我们公司,我们会来找到你的。
有些人会勉强答应,然后采取其他策略,这些都是风格和文化,我不会擅自评价。毕竟,针对 14 亿人的中国,不失为很睿智的做法。只不过呢,作为一个已经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至少我自己这么认为),我想了半天,还是有必要告知这些初生牛犊,这些天不怕地不怕是很好的优点,但是未来可能路没想象的那么安全。毕竟,除了你之外,可能有好几亿,好几十亿人,会不强求别人的。
什么叫做不强求别人?
这含义是,你看,如果我被淘汰了,我怎么争取社会注意力?是不是不断做事情,不断询问我们用户的用户体验?不断查看市场情况,查看收入。用户对我们的工作感兴趣了,是不是就理我们了?
这比起随便抓几个人,对他们说“成为我的朋友”,还是 Karma 得多。
为什么有些决策,有些事情,不需要家长知道?
如果你足够努力和厉害,你应该有能力评估家长的能力。如果家长还是初级员工水平,有时候是有必要有一种“立刻渡陈仓”的魄力的。
但是,这几年意识到一件事。年纪大的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地位,他们可能回归幼稚,可能变得异常谨慎,但是得顾虑他们的地位。因此,现在做事情,如果渡完陈仓,我肯定还会补刀“你看,这件事,当时没和您说,因为 XXX,这不耽误事儿嘛。现在解决了,和您说一下。您要是以后能不担心,那我告知您也会早一些。”
回应疑问,你连亲戚都不信任,怎么信任朋友呢?
Jingyi 回答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符合岗位要求,还硬扯着血缘关系,你希望他们做什么呢?更好的做法是转推介给更加合适的企业。
人和人的合作,能否理解对方的表达,什么时刻该做什么事情,很多时候由事情本身,和做事情的能力决定的,不是按照血缘关系决定的。要不然大家都是家族企业,也没有创业,没有董事会,更没有上市这一说法了。对不对?
依据我的原则,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因此,对自己身边人有判断之后,我只能干一些,尽可能让他们不担忧的事情,而不是,强人所难。或者再说得直接点,家庭分工,和社会分工一样的,还是按照能力来的,不然不是对大家都没好处嘛?而能力这件事,就和你在学校里读书一样,有自评,也有互评。
Jingyi 会做出一切对公司有利的决策。
最后,我针对身边的朋友、亲戚、前同事。我一直诟病的(现在也没停止过),让伙伴们自己体验吧。一切尽在不言中,虽然我表达能力还可以。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就建议所有伙伴,认知世界要懂得验证。
今天,Jingyi 这句话,就说得到位些。
最后的最后,对于失去联系的人,虽然无法影响他们,我还是用我的工作,积极鼓励着这些好伙伴(当然,最受鼓舞的还是自己),每天积极热情地对待工作,工作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名片。
大多数我们不喜欢的工作,在胜任之后,都不会有那么多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