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3月26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一艘大型货船因停电撞上“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桥,这座长约2.6公里的桥随后坍塌。此次桥梁垮塌事故已造成6名工人失踪,据推测已经死亡。据路透社报道,这艘悬挂新加坡国旗的集装箱船名为“达利”,正从巴尔的摩港驶往斯里兰卡,于凌晨1:30左右撞上了帕塔普斯科河口上“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桥的支撑塔。有一段桥架几乎立即坍塌在水中,导致车辆和人员落水。救援人员将2名幸存者拉至安全地带,其中1人被送往医院。当地官员们早些时候说,他们和其他6名失踪者都是填补桥梁路面坑洼的工作人员。马里兰州交通管理局称,这艘船在撞击前报告了电力故障,大桥坍塌前所有车道都已双向关闭。图:视觉中国
目前还在自如中居住着,和所有奋斗中的 DS 一样,只不过我这边小伙伴要求高一些,我也认为对自己诚实一些。
在开始普及金融常识之前,有两件事情。一是之前在微信看到过文章,说什么土著生来有好几套房子 —— 言下之意,你父母及亲戚朋友的住所都是你的。Well,怎么说呢,对于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土著,情何以堪?这 —— 屋子里都住着人呢?你作为想拿他们的住所,你想为他们做什么呢?如果这想不清楚的话,是很 tough 的!非常重要!
第二件事情,之前提议在自如开展公共值日,毕竟没人管的话,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不是全员参与也会有逆向选择,想了半天,还是算了。本来你希望生活环境有所提升,但是其他人不理解,理解为其他目的的话,这样就是浪费了所有伙伴的时间。我看到邻居(也算“室友”吧)主动开启值日,甚是不好意思,今天我打算把金融上的基础知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这里分享一下。
首先,这个词在 FRM 考试中出现之后,首次有印象地听到,就是在买单侠。这些都是事实。当时我们 CRO 其实是反欺诈出生的,培训我们的时候就说,风控做不好,就是逆向选择,你吸引来的都是捞一笔钱就撤的。
逆向选择: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金融交易之前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市场上积极寻求借款的人,往往是那些信用不佳、违约风险大的借款人,这导致贷款人放贷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金融交易之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借款人倾向于从事与贷款人意愿相背离的活动(如拿着借来的钱从事高风险投资),增大了贷款违约的可能性。
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是最典型的道德风险,即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拥有控制权的经理对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远没有股东强烈。
这里我总结一下,我原来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男士会围到我周围来,依据上述理论,如果我身边真有认识我的人对我感兴趣,应该直接和我对话是最好的。如果这位“潜在对我感兴趣的”是一位金融界的人士,那么,其动机是可以推敲推敲的 —— 换言之,即便对方是真心诚意的,这专业能力,是不是差了点呢?
其次,说到公司,我昨天还有一件事想展开的。原来 ZD 这家公司,有个贷后的男生做事情做得也到位,工作量也到位,就是思路打不开,关键的问题踩不准,汇报的时候,有一种事情做到 99%,但是对决策者作用有限的感觉。因为开会嘛,虽然觉得新人最好低调点,但是我不发言可能有蛮长一段时间要无效开会,就说了点看法。可能,人家在业务上做得蛮好的,显得我有点鲁莽,而且给到的指示也未必准确。但是,确实是的,贷后的同事,事情没做到位。像这种情况,真的要追责任的话,可能是带队人承担责任。要么带队人把信息充分分发,即便这样,通常也是领导责任。具体做法我还没那么多案例,但是扣奖金、引咎辞职,都是我们见过的案例 —— 不然带队也太容易了。针对做业务,要是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态,不是你 tough,就是你公司 tough,你公司看到你的工作状态也会很尴尬。其实,这种情况,肯定是自己努力,想办法长进技能,或者长进能力,其实本人也在干这些事,只不过有些人足够幸运,可以有雇主,那么不用担忧现金流问题。
我原来在 ABC 徐汇支行的时候,还按照分行人力资源,写过一些人才管理,坦率地讲,分行级别的人才管理是做得蛮到位的。我有一天觉得第二天要写点材料,就直接参考分行的材料的。其中就针对不同意愿的员工,其实都是有措施的。如果我前领导,或者童鞋们,遇到此类情况,还是从自身做起是最快速的。因为,你但你作为中层失去积极性,组织先积极引导,想法儿让你对工作上心,但也是有阈值的。这件事告知大家一下。
这里我稍微说一下,怎么在一线网点,做到绩效是行政区划的名列前茅,甚至第一。第一,一线网点的绩效,和个人关系没那么大,除非哪位超级个体点名找哪个客户经理。这类案例我们还真见过。原来上海徐汇支行淮海中路支行的客户经历,几乎每个季度绩效都是第一,传言各类名人都在他那里购买理财未知真假。这类是可以确定功劳和绩效的。第二,我自己的想法,你银行嘛,就拉存款他,存款怎么落地在你网点?就开户嘛?所以,当时在网点,只要客户犹豫的,只要客户没开户的,就让客户开户,并说明收费标准 —— 这是为了避免自动年费,结果客户说你是“骗子” —— 就很尴尬了。当时我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就是按照这类原则,结果自贸区业务很多的,客户一开户就有钱转进来。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客户赚钱的时候,只考虑开过户的银行。
最后,在金融中非常敏感的,叫做非理性。昨天礼拜天我回过一趟办公室,结果呢,我在黄龙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攻击老乡了。这里我先说明,对上海我是有绝对的情感。但是上海如果想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程度,还是需要很多路要走,我到没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但是你想,我在这边努力工作,却总是觉得努力得不到反馈,也不说回报了,有的时候,连一些“做的不错”,“实在太差了”这类反馈都找不到 —— 这,我工作了干嘛呢?您说,这能进步吗?对不对?虽然不比很牛逼的领导“你这里有问题,你应该怎么怎么干”,但是某些产品管不管用,某些做法合不合适,总归可以表达一下的吧?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还是挺注重面子的,这和进步就有矛盾。其二,我原来在买单侠也感受到一种,你在公司提点意见,会有压力的那种感觉,BTW 买单侠是海派的。看到领导,我就觉得压力大,这也不是坏事,但是很容易对领导不满。我自己经历诸多创业公司,就觉着 ,年轻人对领导要求还是蛮高的。然,我也未知怎么竞争,先说说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总体看法。最后就是信任程度,Um,我认为信任真的出于实力。例如,之前智融对我不满意,我就盯着业务能力增加,你要是这时候干其他事情,那么就会被不信任。就这么简单吧。有些人会挑战说,稻盛和夫先生不是说人生公式,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吗?Well,怎么说呢,其实人品和实力很有相关性有木有?至少在很多大是大非问题是的,这意味着,成绩好,这人吧,TA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多,于是 TA 会选择不合适的方法的概率就小。然而,你说那些大事,例如,掌握国家命脉的,你就还得多考察考察,其实,现在的创业者的处境,也是一样的。我还得增加自己的警觉呀!
最后的最后,我昨天在星巴克说,回了趟办公室,就开始说上海不好,这句话怎么解释。我自己是觉得是我自己的“自我”。就是回到办公室就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厉害,走出办公室就会在脑袋里下意识在那酝酿,上海的友商是多么不合适,于是乎就开始自我了。至于为什么总觉得上海有点“不对劲”,我已经解释了。
点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