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美学者室温超导论文调查报告公开 或遭大学提前解雇
发表时间:2024.04.09     作者:徐路易     来源:财新网     阅读:200

三年室温超导项目收场,负责人学术生涯可能会因此结束。《自然》杂志新闻部近期披露了关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兰加·迪亚斯涉嫌学术不端更多细节。这些细节来源于一份罗切斯特大学在法庭上披露的 124 页机密文件,文件详细描述了迪亚斯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性。文件显示,2022 年起,罗切斯特大学对 Dias 团队先后进行了 4 次调查。最终依据美国自然基金会(NSF)要求进行第 4 次调查,Dias 被认为存在篡改数据、阻挠调查、抄袭等多项学术不端行为。罗切斯特大学表示,或将在合同期结束前解雇 Dias ,并取消其终身教授职位。

Dias 团队分别于 2020年(下称“2020年论文”)及 2023 年(下称“2023 年论文”)在知名期刊《自然》上以封面研究的形式发布了室温超导相关研究,均因数据完整性问题被质疑和撤搞,引起期刊、学校方面调查。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更多资讯。

以下为 ShoelessCai 原创。

室温超导基础及应用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超导体是指在特定温度以下,电阻为零的导体。【零电阻】 和 【完全抗磁性】 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

零电阻比较显然,那么,“完全抗磁性”是什么意思呢?

抗磁性,即在相反方向的磁场中不会被磁化,即合磁矩为零,表现为磁化率接近零。一般材料(例如水)磁化率接近于 0 ,但是超导材料的磁化率接近于 -1。可以理解为,相反磁场中,其材料内部单位体积的合磁矩,与外界场强之比,为 1:1。

磁化率的含义,单位体积内的磁化强度与外部磁场强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衡量材料的磁化程度。磁化,当外部磁场施加到磁性材料上时,磁矩会受到作用力,尝试重新排列并和外部磁场的方向对齐,这种重新排列的过程就是磁化。分为顺磁化和反磁化,主要依据是否与外部磁场方向一致,如果一致,则为“顺磁化”。

磁场强度 H 和磁感应强度 B 是常数倍的关系,这个常数通常是磁通量。B = F/qv,其中 F 是洛伦茨力、q 电荷量、v 粒子速度。分子磁矩(模拟轨道磁矩)计算公式,m = ISe,其中 I 电流,S 线圈面积(模拟分子所在的线圈横截面),e 是垂直于横截面的电荷传动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针对材料而言,delta(V) 之内所有分子数量 n 个,于是,内部磁化强度 M = nm / delta(V)。内部磁化强度 M 和磁场强度 H 的比值,M/H 即为磁化率,这个数值应该是 0 ~ 1 之间,但是有正反两个方向,所以有 -1 这一说法。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材料,例如水,磁化率(M/H)都是接近于 0 的,然而,超导材料具有完全抗磁性,其磁化率接近 100%。

目前,超导体已经在 MRI 核磁成像(其和 CT 一样可以拍摄人类大脑,考察人类大脑的细胞分布 :)、粒子加速器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是他们必须被冷到极低的温度才能实现超导状态。实际应用中需要依赖昂贵的低温液体,如液氦,来维持低温环境。因此,超导应用的成本急剧增加,甚至维持低温的成本,都要远超材料本身的价值。

2020年10月14日,《Nature》在线刊登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anga P. Dias等人在室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跨过了零度(273K)这一节点,一举实现288K(约15℃)温度下的C-S-H体系超导!而且,这也是首次包含三种元素而不是两种元素的有机超导体系的报道!这篇报导,用了不到 10 天就通过审核,也是文章的亮点。

发展

1908年,在液氦温度下研究物质的热力学和电学性质。1911年,温度冷却到4K(-269°C)以下时,水银的电阻会变为 0 Ω。首次发现超导现象,科学家 Onnes 获得 191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BCS 理论(Bardeen-Cooper-Schrieffer 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即具有相反自旋和动量的电子对,互相产生引力,形成 Cooper Pair。BCS 理论给出这样的结论,Cooper Pair 是在具有吸引相互作用的电子系统的量子多体状态下产生的,这是一种束缚电子对的状态,形成于金属内部。Cooper Pair 束缚的都是电子,最长距离可达几百纳米,称为长程配对。有些电子会和晶格振动声子交换能量,产生引力,但不是全部。晶格振动是晶体原子在格点附近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能量量子即是声子,属于无机固体材料的基本性质。晶格振动取决于材料的,部分材料电子对即可形成 Cooper Pair。简言之,我们可以认为 Cooper Pair 是两个特殊电子组成的,其中一个电子可以被换成晶格振动声子(理论上相互产生引力即可),ShoelessCai 评注。言归正传,这个 Cooper Pair 可以在晶格中无阻碍传输,不会产生电阻,从而实现超导。临界温度,可以保证晶格振动不会对 Cooper Pair 造成破坏。

美国科学家麦克米兰基于BCS理论计算,认为超导临界温度不太可能超过 39K(约-234℃),39K 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这个极限温度一度被主流学界所接受。

1986年,转变温度(或者“极限温度”)为 36K 的 La-Ba-Cu-O 超导体。这类超导体属于新的合成陶瓷材料,拓宽了超导材料的研究范围,对新的超导材料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揭开了高温超导发展的序幕。Bednorz 和 Muller 获得1987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ShoelessCai 评注,至此为止,人们在研究部分材料电阻变为零的“临界温度”,理论上来说,这个温度越高越好,越高越接近应用。

1987年,发现材料钇钡铜氧(Ba-Y-Cu-O),临界温度为 93K(-180°C)的超导转变,实现高温超导体领域的重大突破。赵忠贤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靳常青、丁洪、任治安、陈根富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研究团队,不断刷新中国铁基超导“奇迹”。

2014年,吉林大学的马琰铭和崔田团队:HS 在 160GPa 下会变身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为 80K。HS 与 H 复合成的 H3S 结构在 200GPa 下超导,临界温度在 191K-204K 之间。

2015年,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的 A. P. Drozdov、M. I. Eremets等人发现,压缩 HS 到接近 200万倍大气压,可实现 203K(约-70℃)温度下超导。

2019年,A. P. Drozdov、M. I. Eremets等人再次在《Nature》发文报道,在250K(约-23℃)的超导临界温度下,氢化镧(LaH10)会在170 GPa高压下变成超导体。

截至 2019 年,我们可以认为,室内温度在零下 23 摄氏度的时候,就能制造超导材料,即电阻为零的材料。

应用

商业化应用 ,零下270摄氏度左右、14T 磁场环境,电磁转换的应用。例如,测量量子态、模拟复杂物态。国内导派“11战神”大集合,点击了解。

参考资料

1. 知乎(2020),超导体

2.知乎(2024),如何看待室温超导最新后续,国内导派“11战神”大集合的论文?

3.知乎-DeepTech(2020),深度解读“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思路并无突破,中国并不落后

4.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23),晶格动力学简史及其在电介质陶瓷中的应用

5.知乎-Whittington(2021),库珀对(Cooper Pair)的形成

6.知乎(2020),室温超导,意味着什么?

7.知乎-北京锦正茂科技仪器,磁感应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8.知乎(2023),磁场强度H,磁感应强度B有什么区别?

9.知乎(2023),什么是磁化?什么是磁化率?什么是磁导率?什么是磁化强度?什么是磁感应强度?(上)

10.百度百科,分子磁矩

11.知乎(2023),普物电磁学第五章磁介质学习笔记

12.百度百科,磁化强度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