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观看 WE 大会也计算进入本人的 TO-DO-LIST,因此,WE 大会笔记就写在“学习直播”板块了。我们尽量让笔记充实一些,但是很可能就是一些概要描述。
收藏:腾讯科学WE大会九年集锦(2013-2021年历届回顾)
2013 WE 大会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 CEO
《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
Nicholas Christakis 知名著作《大连接》之联合作者、医学博士和社会学家
《朋友多是由基因决定?》
段永朝 跨界思想家、财讯传媒(SEEC)首席战略官
《天性,互联网的灵性回归》
戴若犁 虚拟现实及动作捕捉技术专家、诺亦腾科技公司 CTO、Co-founder
《虚拟现实不虚拟》
徐扬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类与机器人共建未来社会》
Steve Boswell 青蛙设计亚太区总经理
《一切皆可穿戴》
Hugh Evans 全球消除贫困计划 CEO、Co-founder
《社交网络如何消除全球贫困?》
Paul-Adrien Menez Zéro Gâhis CEO、Co-founder
《互联网与抵制食物浪费的故事》
Robert Xiao 人机交互研究者、Qeexo Co-founder
《下一个触点在哪里?》
Judy Brewer 万维网联盟(W3C)技术无障碍、技术领域负责人
《无障碍,让任何人随时连接》
Liora Rosin & Golan Levi WOO项目主要研发人员、耶路撒冷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未来实验室研究员
《在北京驾车,看洛杉矶的落日》
Gershon Dublon & Nan Zhao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环境学习小组研究助理
《用传感器网络感知世界》
2014 WE 大会
网大为 腾讯首席探索官
《透视100年后的五个法则》
Martin Nowak 人类社会行为学专家、《超级合作者》的作者
《合作是人类进化的最大成功》
Robert Richards 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未来学家、Moon Express CEO
《开辟月球第八大陆》
Jose Carmena 脑机接口权威专家
《操控机器不再专属科幻大片》
Jane Poynter World View CEO、Co-founder
《不穿航天服的平民太空体验》
Daniel Leithinger 创新交互界面设计师、MIT媒体实验室博士
《告别平板世界的3D触感屏幕》
苏运升 创新智能建筑研究专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3D打印智能房屋来了》
王俊 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读懂生命的语言》
Rajinder Sodhi Lumenous Co. CEO、Co-founder
《触摸虚拟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Ben Waber 人类行为模型分析专家、Sociometric Solutions CEO
《行为数据也能这么玩》
王阳 IBM全球副总裁
《拥有最强大脑的未来计算》
Tomonori Kagaya 生物感知技术研究者、Neurowear founder
《机器读懂你的心》
2015 WE 大会
Reid Hoffman 领英 CEO、Co-founder,Greylock Partners
《中国的工作效率比硅谷更快》
浅井宣通 WOW INC制作人、技术总监
《媒体艺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Tony Prescott 谢菲尔德机器人研究所主任、认知神经科学教授
《把佛法和机器人结合》
Emiliano Kargieman Satellogic CEO、Co-founder、航天数据研究专家
《纳米卫星有什么用?》
Walter de Brouwer Satellogic CEO、Co-founder、医疗科技领域专家
《健康医疗体系将会完全重塑》
Efi Cohen Arazi Rainbow medical Ltd. CEO、Co-founder、医药科技领域专家
《人工虹膜帮助百万盲人复明》
何搏飞 格灵深瞳 CEO、Co-founder
《我们最终能用的数据量不到1%》
Dhairya Dand 交互领域创新者,未来学家工厂 oDD 负责人
《未来跺两次脚,鞋就能带你回家》
Hans Guyt 儿童权益保护运动者,数字公益倡导者
《成千上万的儿童需要我们去拯救》
Eva Dundas 数字教育专家,Branching Minds 首席学习官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
Dhruv Adhia H+ Technology CTO,Holus项目主讲人
《全息智能交互桌面》
Itai Ben-Mordechai Quantum Experience COO,量子悬浮项目主讲人
《超导量子悬浮技术原理》
Ivan Paez Mora Kappo CEO、Co-founder,Kappo项目主讲人
《规划智慧城市骑行路线的移动应用》
庞晨 虚现科技 CEO、Kat Walk 项目主讲人
《全球首款无束缚虚拟现实跑步机》
欧冀飞 MIT媒体实验室研究助理,reForm 项目主讲人
《可改变材料硬度韧度的薄板界面》
刘若鹏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马丁飞行包项目主讲人
《世界首款实用型飞行包》
2016 WE 大会
视频暂不可用。
Peter. H. Diamandis X大奖基金会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指数思维和登月计划》
Alan Stern NASA“新视野号“任务负责人,行星科学家
《冥王星26年之旅》
崔维成 “彩虹鱼”万米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深渊技术专家
《深渊秘境》
Barry Barish Caltech 物理系林德教授,引力波领域领先专家
《从爱因斯坦到引力波》
真锅大度 著名数字媒体艺术家
《艺术+科技=?》
Josh Tetrick Hampton Creek CEO,Co-founder,食品科技行业先锋
《新饮食方式将改变未来世界》
Raymond Lo Meta CTO,Cofounder,增强现实技术专家
《观看世界的新方式》
何夕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
《现实笼罩下的科学与幻想》
亓磊 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基因编辑领域专家
《编辑生命》
2017 WE 大会
Stephen Hawking 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宇宙学家
《特别演讲: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网大为 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
《人类的未来》
郝景芳 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
《你能通过图灵测试吗?》
Peter Worden 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
《突破摄星计划》
Pablos Holman 未来学家,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黑科技发明家
《科幻小说成真》
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
《量子计算的到来》
印格致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
《“自然”的神话和传奇》
Tony Wyss-Coray 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
《为衰老大脑供给年轻血液》
张康 癌症研究专家,UCSD 教授
《征服癌症和衰老》
2018 WE 大会
网大为 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
《腾讯打造‘救命的AI’》
Kip Thorne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Caltech 荣誉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
《黑洞、虫洞、时间旅行和引力波》
Lisa Randall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看不见的宇宙,暗物质与额外维度》
覃重军 植物生理生态学权威专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造生命体,相信自然的每种存在形式》
Philip Campbell 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
《支持改变世界的青年力量》
蒲慕明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脑计划”与克隆猴研究》
Mark McCaughrean 欧洲航天局(ESA)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
《詹姆斯太空望远镜,从光芒到新星》
Joel Dudley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研究所所长,精准医疗领先研究者
《创建未来智能医疗健康网络》
2019 WE 大会
网大为 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
《将电力和空气作为基础设施》
Carl June 权威癌症免疫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CAR-T疗法,能治疗癌症的疗法》
Hod Lipson 机器人研究权威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仿生群体“粒子机器人”》
Brian Greene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弦理论与多元宇宙》
王贻芳 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微子、光电倍增管和物理学》
Jennifer Jackson 地质物理学专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地核,地幔边界的巨大团块》
Tomas Baden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教授,2019 年“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获奖者
《开放实验软件,制造你的科学设备》
Magdalena Skipper 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总编辑,遗传学家
《达尔文都不知道的人类遗传学研究突破》
施路平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融合人脑和电脑的类脑计算》
2020 WE 大会
网大为 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
《满足食物、能源、水和健康需求的智慧体系》
Steven Weinberg 理论物理学家、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主要奠基人,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夸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Miguel Nicolelis 脑机接口权威专家,神经科学家,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
《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重拾行动能力》
Jane Greaves 天文学家,卡迪夫大学教授
《金星大气层中或存在生命》
鲍哲南 化学家,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人造皮肤是电子工业的下一趋势》
中内启光 干细胞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教授
《动物体内培养可移植的人类器官》
Victoria Kaspi 天体物理学家,麦吉尔大学教授
《快速捕捉射电暴》
潘建伟 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量子革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1 WE 大会
网大为 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
《让科技,指向地球深处,和星辰大海》
Reinhard Genzel 天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40年,探索黑洞之旅》
Krishna V. Shenoy 脑机接口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神经假体系统转化实验室联合主任
《脑机接口与意念书写》
王朝阳 电池技术科学家,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席教授
《电池与储能的未来》
John A. Rogers 柔性电子材料专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美国国家三院院士
《柔性电子皮肤解析生命信号》
李铁风 软体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学家,浙江大学教授,科学探索奖得主
《生命启发机器人的大海星辰》
Sir Roger Penrose 数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循环宇宙、奇点和黑洞》
2019 笔记
Carl June:CAR-T。“互惠保”涵盖的癌症新型治疗方法,据说一针 120 万人民币。
王贻芳:中微子第三种震动。
Miguel Nicolelis:类脑芯片研究。
Magdalena Skipper,Nature 编辑:宇宙膨胀,暗物质还在探索。高纬度怎么在动画中表示?
Jennifer Jackson:地幔岩石性质,导致地震振幅减小的原因。
施路平:一种解决未知问题的方向,跟着阳光走、往高处走。
这个 Episode 我还觉得理解了挺多了,解果发现还是只有术语罢了。
2017 笔记
斯蒂夫·霍金
如何测太阳系以外的距离?
Starchip + LightSail:NanoCraft。NanoCraft 这个小飞船只有几克重,用数亿多少的阵列的激光,作为“风”,将其“吹”到目的地。目的地是 Alpha 星系。请看本站“翻版”视频。
这一年的分享,据说找到 7 个红矮星,有 3 个是可以移民的。但是这些红矮星距离地球比太阳还遥远,以 2017 年的技术,将飞船的速度提升 10000 倍,可以在 20 年之内达到目的星球。
与此同时,火箭的挑战,还有燃料的问题。科学家们会关注核燃料的使用,但是发展的进度也是比较慢的,大约在距离 2017 年 几十年,甚至 100 年的时间。ShoelessCai 评注,这行业,或许很像上世纪 90 年代的基因测序,算算时间几十年光景,真的商业化之后,也就发展了。还能赚很多钱。
分享者还提到风帆航行,说到风帆航行的可行性。这个解决方案也是 1960 - 1970 年的时候提到的。其原理是将光作为推动力。科学家们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创造出更加小体积的正方体飞船,来适应未来的宇宙飞行需求。
2017 年版本的宇宙飞船,约莫 50-60 Giga Watt 推进力,10 - 20 年的时间可以制造小体积的正方体卫星 —— 可能是卫星而不是飞船,我大概没听清楚。光织风帆,航行速度是 光速的 20%。2050 年,预计是可以到达那些,搜集生命迹象的星球。
中国设备、中国云南,都有很多类似的设备。Well,我想到每次旅行都往那边跑,我所在的区域还算进步的。希望我之前的前同事,一定要努力啊!!
姚期智,清华大学,分享管理量子计算
2017 年的量子计算,所谓何物?
第一,我们都知道 RSA 加密,使用得也很多,其原理是最有计算力的计算机也穷不尽的情况。第二,基于第一点,据说,加密算法解密的可能,最好计算机计算也要 60 万年。我相信,这是加密算法的标准。第三,为什么技术革命性?什么时候有突破?大家可以关注 2017 年 WE 大会。第四,如何让量子计算显示更高的价值?
什么叫做量子计算的分叉路口?
第一,量子并行,过度到量子加速。第二,光通过凸透镜照射到光谱,通过光谱分析光源性质,在计算方面也是可行的。提到量子计算的 希尔伯特空间。
其他相关术语,暂时作了解!
量子方程式、密码破解、非线性最优化、超导量子化比较。
目前,两个热门领域:第一,AI + 量子计算。第二,宇宙的研究,结合量子计算研究。因为只有量子计算才能追上这个速度。
量子计算机的 MEM 怎么设计?
0.01 秒的离子,是剥离原子的离子,冷却,可以存很久。简言之,两个离子,一个存信息,一个作冷却。
2016 笔记
网大为
他扮演的腾讯战略官的角色,在 WE 大会谈论未来。预测未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第二段笔记
2016 年的时候,分享者这样描述数据在医疗的作用。如果你现在走进 Pharmacy,你购买的药品,直接联系到数据库,再跳出病例,或者其他遵医嘱要的内容,这是不是服务的升级。作者用的词语是,“开发消费者”。 —— 这个想法,可供创业者思考。
2016 年的时候,并不缺数据,只缺数据过滤技术。
2013 笔记
马化腾
分享了很多点,包括“互联网+”的概念,提出这个概念可是 11 年钱,见证这 11 年的发展,可以对标一下。无论你的创业理由是什么,这个点很重要,互联网总是一种“工具”。
就像蒸汽机发明带动印刷技术发展,带动出版业发展,再带动知识传播,最终是知识传播导致社会进步飞跃。那么互联网在这个时代也是同样作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怎么理解?
11 年前还有个三马论坛,邀请了平安的马明哲,当时提出银行新形态,没有前台、没有后台,只有中台,所谓中台,就是只剩下服务。这是个非常大胆创新的想法。
互联网金融有这些传统“互联网+”的影子吗?
关于数据:数据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当时人们还学习 PageRank,现在广告竞价可以当比赛竞赛。说明数据开始围绕用户跑。腾讯在自己的 WE 大会分享信用概念。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那你也是什么样的人,即朋友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