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观察网,出发于中关村,于 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金领奖”颁奖典礼,收乐财参加了部分线上会。
因为正值于考试前夕,看了点片段。这次展开北京壹迪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晓盈王总的分享,一起揭开“细胞”治疗的神秘面纱。
01 什么是“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将功能正常或强化的活细胞作为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或是替代体内病变、损伤和退化的细胞,或是清除体内异常和疾病细胞,或是对病理组织的失衡状态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组织再生修复或疾病治疗的方法。将细胞治疗进行分类,根据细胞药物来源,可分为自体细胞治疗和异体细胞治疗;根据治疗用细胞所处的分化阶段,则可分为干细胞治疗和体细胞治疗。
以往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靶点比较清晰,在治疗致病机制较为明确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退行性疾病和致病机制复杂的遗传性疾病等,疗效欠佳。细胞作为新型药物,其治疗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MOA)不同于“钥匙和锁”的靶向药物的机制,而是从源头上进行细胞替代、细胞清除和细胞调节。
02 发展过程
1968年,美国儿科医生Edward Donnall Thomas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其有效成分为造血干细胞。
2017年,2款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Kymriah和Yescarta在美国上市,免疫细胞药物进入产业化时代。
2023年,FDA首次批准供体来源的胰岛产品的上市。2024年2月16日,Amtagvi作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被FDA首次批准用于治疗实体瘤。紧接着,同年8月1日,Tecelra又获得FDA的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滑膜肉瘤成年患者,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TCR-T细胞疗法。
ShoelessCai 评注,细胞疗法的应用领域比较宽泛。
细胞药物的治疗机制及作用靶点更为清晰,对细胞的工程化改造能力也稳步提升。目前,大量细胞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截至2024年8月,全球已有14款免疫细胞药物、24种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药物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神经、免疫、心血管、肿瘤等相关的多种疾病。
03 相关法案
《21世纪治愈法案》,2018年发布的《尝试权法案》,2022年 《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随后颁布《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1998年,欧盟《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2020年发布《基因修饰细胞医学产品质量、非临床和临床指导原则》。日本,2014年发布对细胞治疗的法规《再生医学安全法案》及《药品和医疗器械法》。
2020年后,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
近10年来,我国逐渐明晰细胞治疗的发展方向,政府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且对细胞治疗的监管逐渐规范化;我国细胞药物产业从弱到强,当前整体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以CAR-T免疫细胞为例,我国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迅速,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4年8月,我国已经批准5个细胞药物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或者多发性骨髓瘤;全球范围内,我国批准的细胞药物数目仅次于美国。
免疫细胞治疗是指在体外对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和扩增等处理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发展最为迅速。
在多种疾病中,尤其是肿瘤(特别是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由于免疫细胞种类繁多,目前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有CAR-T、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CR-T)和TIL细胞治疗。
04 TIL 疗法与 CAR-T 疗法比较
目前,全球有超过75种 TIL 疗法正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以用于不同的适应证。GT101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TIL细胞疗法,目前已进入临床II期(ClinicalTrials:NCT06241781)。
关键词:TIL 疗法
CAR-T只能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TIL在制备时没有选择特定抗原,因此有可能识别来自细胞内或细胞外的多个肿瘤靶点,具有低脱靶毒性。ShoelessCai 评注,相较于 TIL,CAR-T 可能精准度不高。然而,未来TIL的有效性质控标准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
目前的TIL制备仍然是个性化病人自体来源的,并且需要长达3—6周的扩增时间。预计扩大TIL生产规模将面临多重挑战,在扩大生产问题未解决之前,TIL细胞疗法的成本将居高不下。
05 间充质细胞 MSC
间充质细胞(MSC)是目前细胞治疗领域中另一被广泛运用至临床的细胞药物。在欧洲、韩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已经有一些MSC药物获批,但在我国和美国都还没有被批准用于临床的MSC药物。在体外,MSC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但是MSC移植后,主要功能是,与宿主组织互作,分泌新物质,形成抑制炎症等新功能,以促进宿主的组织再生。
如何体外制备质量可控的临床级别的细胞是MSC细胞成药的研究重点。MSC广泛存在于骨髓、血液、脐带、脂肪等各类组织中,但MSC的组织来源和供体的情况(如健康状态、年龄、性别等)都会导致MSC的功能和分泌谱产生差异,在临床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06 胰岛细胞
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有60%患者实现了5年完全脱离胰岛素。2023年,美国首次批准了CellTrans公司的尸体来源胰岛产品的上市,不过每年只有数百例供体,仍受限于供体器官短缺。
科研人员致力于使用人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iPSC)定向诱导分化,获取胰岛细胞。其中,β细胞的进展尤为迅速。
我国科学家首先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再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初步证实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07 神经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细胞功能不全、损伤或死亡致使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然而,在成体中仅存在极少数的沉默的“类”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治疗,是通过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由于这些细胞在体内的可塑性,可分化为多种类型的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替代凋亡/死亡的细胞,促进神经的损伤后修复和再生。
例如,帕金森病本质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通过移植多巴胺能神经元,实现多巴胺的重新分泌,可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目前,科研人员陆续建立了多种体系,包括从多能干细胞分化或体细胞转分化,以获得多种不同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前体细胞,如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前脑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前体细胞、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和脊髓神经前体细胞。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进展最为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科学家率先开展了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批卫健委批准的备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