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入党的常见问题
笔者也大言不惭说一句,本科时候因为身边同学的成绩还有点不到位,没入党。研究生时期想找组织来着,被劝退了。当时没多想,总之就是很容易被劝退了。
这次决心有二。一是自己原来在国有企业,感谢领导给机会,自己做了点党政工作。坦率地讲,政治工作永远都不是公司的核心,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期间学到很多东西,这些都需要领导给机会。
但是这趟工作其实我调岗之后还应该和领导保持联系,使得同事和领导能够更有效率地处理事情。后来,我们和客户的关系,都保证着项目结束之后几个月的联系。随时随地欢迎客户向我们提问。第二份工作是咨询,要追踪咨询效果是很难的,和客户保持相对中长期关系,更能确信自己的工作业绩。
第二点,是因为我发现和伙伴们的 people relationship 比想象的要“脆弱”。我同学说这是我对人要求高,我觉得不尽然,这是一种或许称为“利益的选择”这种血淋林的现实,更容易让大家都产生更多的生产力。既然,同事、同学的“信任感”要比想象的更加难建立,那么作为一个“社会人”,始终有组织,始终有理想,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入党不言而喻。
以下是常见问题。
1.工作之后,在哪里入党?
根据有关规定,入党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没有工作、学习单位或工作、学习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向居住地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流动人员还可以向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单位主管部门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也可以向流动党员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2.递交入党申请书会被拒绝吗?
社区支部数年没有发展党员名额的不太可能吧,毕竟发展党员也是考核支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无发展名额,并不影响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不能因为所谓的无名额而拒绝接收您的申请书的。
3.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要怎么处理,以哪一次为准?
间隔多年再次重新提交入党申请书,是按第一次提交的时间确定发展积极分子,入档案时,应当存入第一次写的入党申请书。
党建读物出版社《发展党员工作手册》“政策解读”栏目第26条,入党申请人不需要经常写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如无特殊情况,不必经常写入党申请书,可以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入党申请人为表达自己迫切要求入党的决心,递交申请书一段时间后,再写入党申请书也是允许的。
4.入党积极分子如何评选?
党组织应当采取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集中培训等方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5.考察期限断掉,要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在这段断档期间,档案的具体流转情况以及为何没有组织填写考察意见。这可能需要与原毕业学校的党组织、人才市场、居委会以及新单位的党组织进行沟通,了解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对于出现断档,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请求原毕业学校的党组织基于您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已有的考察记录,补全这半年的考察意见。如果学校无法直接补全,可以考虑提供个人总结、自我鉴定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以辅助说明您在这段期间的表现和进步。建议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努力,尽快解决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意见断档的问题,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完成相关手续和材料准备。
上述咨询摘自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