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系列 | 金牌销售的隐藏技巧
所谓粉丝系列,即作为粉丝,觉得挺好的,结合经验和见解,写点二次文献。
以下是得到原文。
第四讲 使用者:如何获得用户支持?
第一步,要先定位真实需求
一开始,肖总是这么跟小张说的,“我们项目目前需要一款S-MOS,具体是用在哪,怎么用,这个我不方便透露。不过我们梳理好了技术参数,前边好几个厂家说达不到要求,你看看你的产品能不能达到?”肖总说他的需求是硅材料的晶体管,但这是他的真实需求吗?小张了解了几个关键的技术参数后,觉得不是,他当时是这么跟客户说的:
“肖总,我先确认是不是这么个意思,您目前需要的这款晶体管,它需要满足您刚才说的几个技术参数,其实是在能效转化率、极端条件下的运行温度,还有尺寸等几个重要指标上有更高的要求。不过目前已对接的供应商都还不能满足。是这个意思吧?”
肖总说对,就是这个问题。然后小张接着说
这类问题我还真见过不少。根据我们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经验积累来看,不是您的技术指标要求太高,而是可以用新代的 Sic(碳化硅)材料。我理解,您对技术指标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是要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对于您这样的军工企业来讲,产品安全可靠是至关重要的。您看,是不是这么个情况?”对方连连点头。
你看,肖总以为自己的需求是硅材料的晶体管,但实际上,他更需要的是可靠稳定的产品。作为销售,你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他挖掘出真实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专业性很强的话,沟通的时候最好带上技术人员一起。
然而,需求的背后往往不只一个解决方案。
所以第二步就是规划解决路径
当时小张问了肖总一些问题,比如,“您提的几个技术参数已经是目前产品需要的最高要求了吗?"您考虑换碳化硅材料的晶体管吗?”“咱们项目对预算有要求吗?”
“咱们在生产周期上有要求吗?”通过这些问题他发现,这个项目负责人也知道碳化硅材料的晶体管,而目他们的预算也能承受碳化硅晶体管稍高一点的费用。但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项目求稳,对于没有用过的新一代材料持有比较保守的态度。
于是,小张说:“你们这款产品可以尝试一下用碳化硅材料,我可以分三步来解决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第一,根据现有参数需求,测试碳化硅晶体管在设备上的适用性;第二,根据测试情况,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性能,超越雲求,挑战碳化硅材料所能达到的极限参数;第三,在极限条件下,测试优化后的产品,确保产品达到需求参数指标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你看,这几步不光是在促成销售,还借客户的设备帮我测试优化出更高性能的产品。一旦成功,那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个技术壁垒。
第三步 约定再次沟通时间
解决路径规划好之后,就是沟通的第三步了: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没错,当你给出解决路径之后,别忘了加一句:我回去再列一个详细一点的实施计划,通过采购部门呈现给您,您看有哪些问题,咱们一周后再沟通一次。
这次预约非常重要,这在大客户销售里才叫“有进展”。整个销售流程其实是由一个点一个点组成的,完成了一个点以后传递到下一个点,事情才算有进展,否则就卡死了,是一个句号了。延续非常重要。
而当你下次再见到这位负责人的时候,如果他平时工作很多的话,他大概率已经忘了你们这次对话的内容了,那么到时候,你是有备而来的,下一次沟通,就由你掌控了。
总结
可以分三步让他相信,我们的产品能为他解决问题:
第一,挖掘出使用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真实需求;
第二,给出具体的解决路径;
第三,预约下次见面,让事情有进展。
第五讲 把关人:总是挑刺,如何应对?
答不上来不要紧,但你肯定不能糊弄过去,也不能直接说你也不太清楚。那这场面不就尴尬了吗?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说呢?
如果是你自己对于技术解读不准确,你可以现场请教。比如你可以这么说:
“张工,您说的这个事情我真的没有太理解透,因为我本身也不专业,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这个事情从技术角度来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这么一说,把关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还是挺真诚的。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而且也好学,对于自己发展的领域还追求进
步。如果是对于产品的质疑你解答不了,那就得搬救兵了。因为如果这个疑问不解决,那你的产品很可能过不了把关人这一
关。
你可以这么说:
“王工,您说的这个事情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专业不是这方面,我没有考虑这么周到。今天回去以后,我马上请我
们公司的技术总工李工,给出解答。如果您有时间的话,我明天带着他一起来拜访您。”
这么一说,一个是表明你非常在乎他的需求,同时也是敲定下次见面的时间。这次没获得把关人的认可没关系,但我们说一定要有进展。
ShoelessCai 评注,进展的含义,让工程师屏蔽对方工程师的“挑衅”。这话意味着,一是工程师不分轻重缓急地带出去见客户;二是很多时候,销售可能会被对方的“不重要挑战”难住,这个时候必须得搬工程师这个救兵。
故意在不重要的地方露出破绽,让客户反驳。
我有一个学员小李,他是卖猪制剂的销售,制剂就是给猪用的疫苗。这个疫苗可以预防或者治疗猪成长过程中的-些常见病。
有一家养殖场有大量采购的需求,小李就约到了采购负责人,当天这个养殖场的技术总工也在。他没有上来就推销说自家的疫苗能预防治疗好多种病,效果特别好,而是拿出了一些历史数据来做说明。
比如某某养殖场用完这个疫苗,猪的得病率降低了多少,传染率降低了多少,死亡率又降低了多少。技术总工听到这些数据,就频频点头。这就代表到目前为止,他对这个产品大概率是认可的,然后你才有机会主动露出破绽。
因为如果没有前边的认可做铺垫,那你的破绽就不是破绽了,而是你真的什么都不懂了。小李注意到总工对他刚才说的还比较认可,接着就故意露出一个破绽,他说:“我们在海外的同事认为,这个疫苗也能对抗非洲猪瘟。
然后总工立马就说:“那你是胡说。我刚看过最新的业内期刊,上边说目前没有一个制剂能有效对抗的。连几个大药企都拿不出数据来支撑,你说你们的制剂能管用,那真是瞎扯。一看你就是不懂,前边说那些数据也都是背的。不过我也理解,你是做销售的,不懂也正常。我给你讲讲。这个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看一旦染上了就只能靠自然免疫。国内各大养殖场为了防范这个猪瘟,都是在消毒管理上下功夫。”
你看,前边铺垫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了吧。如果小李上来就说他的药能治非洲猪瘟,那我估计客户会在心里立马给他定性为大忽悠,根本不想跟他往下聊了。
听完技术总工给小李的科普以后,小李紧跟着就问:“那您这目前的情况是?”
客户回答说:“我们这就是普通的流感,没有猪瘟。”
你看,客户的需求一下就跟小李公司的产品对上了。这都不用小李多说什么,客户自己就能意识到,他需要的小李公司的疫苗都能满足。
你可能也听出来了。这个所谓的破绽,其实就是客户不需要的。然后你针对这个不需要的功能,做一些夸张的描述,吸引客户来反驳。
当然这个例子可能有点特殊,不能说客户100%不需要,而是确实不存在一种药能预防非洲猪瘟。但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要注意的是,这个破绽一定是一个客户不需要的功能,或者技术参数。这就需要你做好前期调查,从你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源那尽量多地搜集需求,排除出客户一定不需要的。
如果说,在技术专业知识方面,销售没有优势,很难从技术层面来说服技术把关人认可产品,那不如换个角度让他自己发现。
应对技术把关人的关键,不要怕暴露自己专业技术知识不足,而是要利用自己的不足。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坦诚回应不足,获得搬救兵的机会;二是用破绽吸引反驳,然后让客户自己意识到,你提供的正是他需要的。
第六讲 决策人:如何应对强势的决策人?
这里是本人自己总结的。上两篇是原话复制的。
和决策人沟通,要注意三点:拥有对等意识、请教业务、利用好优势。
第一,拥有对等关系意识。注意不能随便拉关系,投其所好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销售最好是针对决策人拥有对等关系意识。
先不说决策人的社会地位,单说在这次合作中的权力,决策人就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确实,从商业合作来看你肯定没什么话语权,但如果是针对业务问题的探讨,就不一样了。
如果是探讨业务,你能做到“有理有据”就可以,不用担心说错。你也不用担心,你的观点跟他相左,他不高兴了怎么办。只有拥有这样平等对话的意识,在面对决策人的时候,你才不会下意识地去迎合,讨好。所以,我这里说的对等关系,不是让你在权力地位上寻求平等,,而是在探讨业务层面,做到平等对话。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是在说服决策人买你的产品,而是和他共同解决问题。
“程老师,我发现您好像最开始不是做销售的,有自己的专业,然后突然做了一个跨界。不知道您当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我特别喜欢销售这个职业,但是苦于摸不到门路。从销售的角度来讲,其实我特别想能够和您的公司合作。跟您的合作,其实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和人生经历,但是,我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个合作。”
你看,通过你的提问,你们的关系就从商务谈判,转换到了业务探讨。你们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就拉近了一点。因为如果谈合作,你始终处于弱势,只有听话的份,但现在你们是在探讨问题,这里边就没有客户与供应商了,而变成了师生关系。
当然师生关系一定是更加亲近的状态,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起点一定是从讨教业务问题开始的。
第二,利用自身优势,拉平不对等关系。
比如,有一些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一路靠自己的打拼把企业做到行业的头部。对于企业管理,他们没系统化地学习过理论知识,但实战经验很丰富。他们欠缺一套适合自己的、可复用的方法。作为销售,你接触的企业很多,里边不乏一些大企业。你就可以把这些企业的方法、经验,讲给决策人听,给他一些参考。
当然这里要注意,一定要针对客户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你猜测的企业通病。而且你给决策人讲的一定是别人的经验,而不是自己的观点。因为在没能获得对方认可之前,贸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做到有理有据的话,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在班门弄斧。
再比如,到了这个级别的决策人,大多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但缺少途径去了解。就好像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尝试直播带货。作为企业的决策层,他们对这方面可能了解得不多,但很感兴趣。你就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沟通方向,让他对你另眼相看。
你可以这么跟决策人说:
“我一个95后,您是我父辈的年纪,我的资历肯定没法跟您比。您对于传统销售渠道的了解肯定是比我多多了。但是我有自信,对于互联网营销,特别是抖音这样的新媒体营销,我肯定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您听我给您说说。”
这里我再给你提个醒,决策人看重事实,你不能光有观点,还得有可查的数据做支撑。
虽然决策人可能也没法立刻判断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有用,但你讲这些内容一定让他出乎意料,耳目一新。他就会感觉到,你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点东西,不是只会推销产品的销售。
如果你见的决策人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决策人并不是很看重产品本身。因为我们知道大多产品差异化并不大,而且能来到他面前的产品,都是经过了层层把关的。
他更看重人。他要看这个销售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个大单的责任。而能跟决策人平等对话的销售,大多是拥有这个能力的。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