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防治,来自央广网。
第一,做好手卫生。特别是要做到接触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等。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第二,“常”洗澡、“勤”换衣。根据季节、天气、日常活动等情况,合理安排洗澡和换洗衣服的频次,保持身体清洁。洗头、洗澡、擦手和擦脸的毛巾应保持干净,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和洗漱用具。
第三,开窗通风。开窗通风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条件允许情况下,应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第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痰液和飞沫中可能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随地吐痰或无遮掩咳嗽、打喷嚏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容易传播疾病。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第五,保持社交距离。在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在超市、银行等排队时,应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不仅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
第六,科学佩戴口罩。根据环境、季节、个人健康状况等科学佩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前往养老机构、托幼机构时,应佩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宜居家休息,非必要不前往公共场所;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前往公共场所或到医疗机构就诊陪护时,均应佩戴口罩。
第七,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科学选择消毒产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过度消毒。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疗、护理、保健作用,仅有抗菌或抑菌作用,达不到消毒或治疗效果,不得用于破损皮肤和黏膜,杜绝滥用。
关于平时,如何和保证手部卫生健康!来自京东互联网医疗。
第一,经常清洗双手。洗手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接触任何可能携带细菌的物体后,如钱币、手机、门把手等,都要及时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至少20秒。
第二,避免用嘴接触手指。人们常常不自觉地用嘴舔手指,这种行为会将手上的细菌带入口中。因此,要尽量避免用嘴接触手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注意餐具卫生。餐具是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使用前要确保餐具干净卫生,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或煮沸消毒。
第四,避免生食。生食容易携带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为了预防疾病,应尽量避免生食,如生鱼片、生鸡蛋等。
第五,注意口腔卫生。口腔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口腔内的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到其他部位。要保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定期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