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略忙,也希望增加各种业务的胜率,能为我们的用户、观众、读者,提供更加好的资讯。
首先,话题是“刷题”。
题海战术,是全国卷上非常流行的词,在上海的高中的生活是极其陌生的。但是为了增加竞争力,我相信想要更多见识,必然要放眼于全国。我试了下题海战术,两门课,一门是复变函数,一门是常微分方程,达到的效果就是!这两门课,是定理和知识点忘记最多的!也就是,刷题刷到后来,题目对标的定理我会一个都不记得!!!我觉得这不对,之后的学习都是刷规定的题目。举个例子,例如,我认为没有时间刷的题目,基础过关 660,就没入手,因知道来不及刷。考研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是,同济版本的高等数学(绿皮的)上下册刷两边,一遍是笔记,一遍是做题。然后复习全书刷完,上课的资料刷完,我就上考场了!居然也到了 121,本来我打算考 131 的!
那么,之后做题什么时候开始有感觉呢?一开始发现做题训练是张宇老师的《高数 18 讲》,技法酷炫。因题目的解法是固定的,因此刷几道题之后,对于做题的套路(像打拳)会逐渐熟悉。对标银行里的操作系统,或者点钞之类的,就是解题方法是个套路,同一个套路归在一起练习,就开始感叹,题海战术有效果了。
再次,就是每日一练的时候。题目作到第三遍的时候,开始记住基本公式,以及基本的推导,这些结论能记在脑袋里的时候,题目就很简单了。综上,刷题有感觉,就是同类型题目,练习 6-7 道,体会一下“流程、规律、重点”。
其次,关于专项训练成果,考证、比赛,以及如何认知自己。当然,仅限于对学习有所憧憬的小伙伴。至于,是不是应试,自己判断吧。
英语方面,最近一次比赛比起前几年高出 4 分,这个增加事实上还够不上进入复赛,更加关键的是,复赛的分数线还很高,这意味着能进复赛的选手对于我所作题目的难度,都是信手拈来的。其实蛮好奇是哪几所学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 2025 年这个节点,整个社会对人们的语言要求。
接着,我就自己考试的成绩,拿来做了分项分析。都是高级口译,相当于英语专业专八的难度。考察阅读一和阅读二,发现 2021 年的时候,分别是 22.5 和 18.5;发现 2025 年的时候,分别是 32.5 和 35 分。满分 50 分。得出结论,之前的训练模式上道了!
亲爱的粉丝们,未来我们可能会推出一些视频课,试试对其他的人有没有用。
然后,这段时间都比较忙。而且也是关键阶段,这是这两天的 voice message。
应对暴力。对于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一是要尊重对方;二是尊重对方之后,还是用不合适方式交互,就 stay away;三是对方一定要和你做朋友,大多数人对于朋友不是这样的。这个更好的做法,是让对方先学会“什么叫做朋友?怎么样对待朋友?”,才有之后的文章。
遇到暴力情况,正如很多之后的同学也遇到过,很多时候都是忍着的。我自己也怕被打,另外就是那句话,很多时候是其知识方法不到位,所以更多是引导?和很多普通公民一样,这样讲着就感觉合适多了。至于其岗位,我打算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解释。先管好自己的饭碗,再纠结别人的事情,这样也比较合理。
这是关于 WeWork 这件事为什么要劳师动众。一是我们作为小企业,一定得把话讲清楚;二是竞争场域本身就是个客观环境,这意味着,国际的公司得有意愿做“本土化”,如果一家国际性质的公司,强行把他的做法和观点,推进目标国家或者地区,这不是在做生意,这是文化侵入,肯定会受到居民很多抵制的。那么,在商言商,国际性质公司去别国做生意,无非把自己的东西出售出去。这时候就知道当地人喜欢什么,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往当地人喜欢的东西上靠。当然,这并不包括当地人会说谎的情形,大多时候都是做焦点小组的。
这段还说道契约我就啰嗦一下。如果有人说他有某种先天的禀赋,可以和你做交换。只要契约不存在,永远都可以毁约。Mi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