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yi 自己也很久没有码字了。
最近也在思考要怎么能够再次提升一些效率,这个效率指的是,先把量做到位了,再筛选质量高的。
这里我展开论证一下,因为有些“厌恶失败型”人格,喜欢让自己处于很 ready 的状态,再开展很多活动,以使得自己工作之后获得的反馈永远都是正向的。
WELL,获得好的反馈固然很重要,但是,有时候我就想,你说,我做一件事,你给到我的反馈都是好的,那我接下来干什么呢?对这些反馈的人说,谢谢吗?
所以,我得出结论,万事俱备的时候,大多时候东风早就吹了好几轮了。所有的商业机会都被执行力强的人给攫取了,到你这里,事情干得再好,变现不了呀。商业社会,讲速度。
OK,今天的 “每日能力提升” 就聊聊,一个人的风险来自于哪里。
01 永远都不能忽略“非理性因素”
通常,一个人学习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人是不是一定能致富?为什么会有反常事件发生呢?这个时候我还能相信,学习能够改变人生,靠劳动致富吗?
这里,笔者说两个故事。
案例-1:北大,陆步轩
这个人现在也在做肉类公司,阴差阳错地和网易创始人干了同一票事情。还有很大概率,在未来几年变成逐渐主流的行业。
这位北大毕业生争议颇多,虽然他不是唯一的、从事社区类基础工作的北大毕业生。
后来发现,这两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和陈生,都在行业里施展了。
回到非理性因素,作为一个自诩很谨慎的人,笔者会思考一开始是不是这位求职者自诩自己是北大的,放不下脸面,和同事相处不好云云。
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兴许归类为,永远不能忽略非理性因素,会比较合理。毕竟我们不能把偶然性当必然性,对不对。
案例-2:恺撒大帝
这几天听书学习,得知恺撒获得独裁权之后,被元老密谋杀害,然后造成罗马内乱继续爆发,相互斗争了好几年,参与的元老结局也不咋滴——这就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的案件。
这事儿吧,很神奇。
你看,如果元老不满意恺撒大帝,那时候作为共和国的罗马为什么不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不是共和制吗?
如果,元老不满意恺撒大帝在平民之间的人气,那元老也可以学呀,索性搞民主投票,这事儿不也解决了吗?
这样推断的话,就是元老希望拿到罗马共和国的执政权,政治的目的,不是人民而是权贵?
但是最终这些元老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惹怒民众,又开始多年的内乱。
所以,上述两个案例归结为,非理性因素。
02 目标感不强、不严格按照计划的人,风险大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传闻就是这种一个小时之内可以想法转180度的人,人家不是效率很高吗?为什么说风险高?
关于这位很接近神的企业家,笔者斗胆说几句评价:
第一,指出的方向永远是正确的,不轻易承诺自己看不清的未来。
这一点几乎是公认的,网上还流传一个视频,乔老爷最后送医院之前,还在办公室聊未来的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
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及Next未来的时候,他会说,现在 Next 太小了,我还不知道它能做什么。
很朴实是吧?
第二,永远都知道团队里面的人应该干什么。
乔老爷对工程师粗暴这件事情,都是传闻,坊间很多文章都说他对公司外的人,提出要求的时候,都是相当有礼貌的。
有部电影有描绘过 Scully 之前的苹果,将乔布斯描绘成,看到工程师开小差(例如,写了个其他的什么玩意儿)就会大发雷霆的人。其实呢,对于其他的管理者,可能会用到其他方式,但是,这个画面无非说明这样一件事——作为工程师,你有没有目标感。
试想,我工程团队成员,哪天做事情卡住了,都按照脑子里的灵感开小差去了,进度是不是就很难保证了?
03 如何开展一项活动?
自觉这应该是原来我们这代人在FMCG里训练出的技能。
第一,探测、踩点、定计划。如果你想开启一项活动,相关知识又很少,除了看书找到一些资料之外,还需要对实地做一定考察,了解地形,定出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资源。
第二,计划、目标、衡量指标。如果你计划开启一项营销活动,这个时候,你得确认这场营销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哪个是关键追踪的指标?
第三,执行。这里要注意,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管制、竞争的问题。事先要依据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核定做这件事情的执着程度。
第四,追踪与反思。
04 如何确定目标,用想的吗?
当然不是,实践经验不多的人,一开始都会认为正确的目标是想出来的。
笔者就自己创业经验而言,就是做事快,做事多,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会完全没有回音,别停下,继续干活——才有那么一点点可能,让你找到真正合适的目标——只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