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职场上沟通,谁主动?
按照脱不花的说法,谁资源匮乏谁先发起沟通。这应该是挺到位的总结了。
因此,大多数情况都是下属先发起沟通,有几点理由。
第一,作为下属,你肯定需要自己的 Career Path 吧?如果是中层,肯定要显示自己对公司忠诚吧?
第二,既然是下属,信息一定是不够的,这时候沟通就是索取你完成任务、完成工作需要的必要信息。
事实上,得到也开展了很多对于管理者的训练,其中不乏一些管理者如何沟通的案例。
笔者依据经验和逻辑,梳理以下几个理由。
02 管理者何时发起沟通?如何发起沟通?
第一,这是从得到习得的方案。管理者肯定要依据已有的信息,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并且在合适的时间点与下属沟通情况。还要主动识别,自己能为下属助力和掩护的部分。
第二,某些管理者从事管理任务久了之后,习惯于行政而轻视一线任务。针对这一点,领导的位置的内涵是什么?至少,笔者认为,是对一个项目能不能落成负责。这么点简单的逻辑,就是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对于管理者的考核标准。这就像在学校学习,管理者做的任何项目的成果都是小测验,也可能是大测验,取决于管理者如何获知信息。
03 下属已经很积极了,上级显示出官本位思想,怎么办?
说实话,组织最怕有官本位思想。
部分员工可能出于对职业安全考虑,会调整自己的处事策略。然而,下属采取的策略,从整体看,对公司有好处吗?对管理者有好处吗?笔者认为,收获最大的肯定是下属。虽然工作氛围不咋地,但是尽早“活久见”,尽早避免损失。
现在出具目前来说最稳妥的策略:下属沟通的时候,尽量对事不对人,尽量识别你上级的工作成果。
对事不对人,即上级挑剔工作的时候,不断盯着任务本身开展询问,问到内心没有疑问为止 —— 别惧怕显得自己很傻。如果实在听不懂,就和上级表达,我先把工作做出来,你再看看是不是符合你的预期。
识别上级成果,即团队领导的工作成果不同于团队成员,例如,协调资源、开展定期会议、卡进度的工作 —— 都是需要识别的。
某些成员喜欢使用“赞美”策略,笔者并不赞同。赞美不发自内心,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
某些成员会担心,万一问多了,被公司裁员怎么办?笔者认为,这不矛盾吧?你的公司裁员是想留下来真正高效的,而不是看上去高效的。
某些成员会纠结,上级没领导力,还对我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凭什么?笔者认为,您这是没意识到,这属于“好运”。
某些成员还会担心,万一项目失败了,被推责任怎么办?参见前文“02 领导的职责”。
04 实习生的意义
笔者最近和办公室其他公司的实习生聊了几句……Well
鉴于待过的公司比较多,见过不少实习生,梳理一些实习生对公司的作用吧。
第一,天然宣传渠道。年轻人的社交必然是多于在公司工作了很久的人的,特别很多还只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他们对于公司有天然的宣传作用,前提是这份实习让TA觉得真的有价值。关于这一点我还有个案例,也是原来 Life Learner 的同学,一个华理的女生,某次她分享自己面试的经历(虽然不是实习),就提到说特别喜欢 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现在改名了),偶尔想买点饮料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故事 —— 你会觉得很奇怪,一家公司要如何对待应聘者,才能让这位应聘者对别人聊天的时候,无意间变成了宣传广告呢?是不是值得深思?
第二,年轻人的脑洞你永远不懂。这个事情笔者原来就和同事聊过,毕业2年不到,和同事聊起赶不上年轻人的语言发展,例如,“脑洞大开”、“中二”之类的,后来还学到“狗带”、“白嫖”,笔者还特地百度了一下……对于在公司工作了几年的职场人怎么理解这件事呢?笔者认为,不妨让他们尝试一些可控风险的工作。
第三,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最终还是你们的。多向年轻人学习,肯定没坏处吧?
最后,笔者自发自愿地案例《沟通的方法》,脱不花著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