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人数达到474万,2021年增长36万,2022年增长80万,2023年增长17万。虽然人数增长有所减少,报考人数达到474万也说明现今人们对学历的认知。
今天议题是,“是什么决定了是否录取?”,抑或“阅卷到底有多重要?”。
一
大多数专业考察四门科目: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
其中,前三门课程由报考地阅卷组阅卷,最后一门由院校自行阅卷。
二
假设,将各地区阅卷情况和院校阅卷情况进行全部枚举。具体做法,首先由地区阅卷核定成绩,那么假设全国474万学生的三门课成绩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全排列;其次,再由院校在已排序上进行 Cutoff Setting。
小结
1. 省市阅卷决定了整体排序;
2. 专业课成绩决定了省市阅卷全排序之后的分位数。姑且称为 Cutoff Setting吧。
三
极端情况,省市阅卷如何影响院校招生?

从上图可见,如果某些地区阅卷比较极端,是足以影响到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写到这里我想到高考,比较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了简化工作,都是放在一起考察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是不会偏差那么大的对不对?
我们看看,如果省市阅卷使得地区考生成绩呈现“双峰分布”,会发生什么?
四
仍然以上述案例为例,如果地区2的阅卷使得地区呈现“双峰分布”,会产生如下效果:
1. 好学校生源受到影响,原因是钟形分布性质被破坏;
2. 成绩不好的学生,获得更加低的评价;
3. 成绩一般的学生,获得比原来更好的教育资源。
五
对于考试个体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学习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那就多尝试几次。
“获得良好教育资源”这件事没想象中的难,而成功之前,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