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名校毕业,怎样的雇主才值得?
这似乎是所有名校毕业生会关注的问题,毕竟你身边各路大神,天天侃着薪水以年计,还不算奖金或者奖金 月份数。难免内心总有小九九,除非人人都是名校TOP,各路 Summer School 加海外游学,几份大所、大厂的暑期实习,还有几个很牛逼的领导或者导师做人生指导。听上去很熟悉有木有?似乎自己身边所有人都是这种路径,哪天 Miss 掉这路径,就要掉出精英圈子,然后被贴一个“XX学校毕业,最终只能干XXXX”的大标题,让名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毕业生,似乎也能成为街头巷尾的市井中的一时风起的弄潮儿,是的,这次你是主角,只是媒体不关心你是哪个联赛的冠军,不关心你捧获了多少奖杯,而是专注于,哎呀,那么辛苦,却颗粒无收。
辛不辛酸?能不能落泪?
这个十字路口,这个分水岭,选择在哪?
02 2016 年那个夏天,我和比我小10岁的人一起上课
这次要聊的不是这个比我小10岁的人,而是他妈妈。
我们的课程是在斯坦福的生命科学学院一栋不大的演讲厅里进行,我提到的遇到的斯坦福理想 Type 就是上课这次(为了本人以后组家庭不受阻,告知广大异性,理想Type就是。他站在舞台上,我在观众席上喊着“XXX,又制造出 Insanely Great 的产品!” —— 这种感觉)。
我们走在斯坦福校园,加州的阳光,楼里紧张楼外松散的氛围,以及帅哥美女,和这位比我小10岁的男生的妈妈,聊起来。
这位女士称,自己创业,希望有更多见识,在奴隶社会上见到李一诺和 Carol 举办的 3C活动,就带着儿子一起报了名,其实参加这次7天课程的都是报名后还要参加面试。她聊到名校,就往前走快几步,因为我们的班级还是比较多样化的,班上有清华北大的高颜值妹子,她们会自然而然地玩在一块……我跟上。
女士说,她对名校的好感度其实并没有特别高。她自己开的公司,专注于医药行业,招进一个FD的。结果呢,那个FD毕业生,在未经过任何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使用公章。总结起来就是,使用公司的公章,公司各路领导居然不知情。
这件事的结局我就不写了,关键在于,使用公司公章,领导不知情,这行为本身是不正确的吧?那么我们退一万步讲,你真的违规使用公章了,也没有干啥使得“未经允许使用公章”这类事情变得合理,是吧?
同样对于自己学习能力还算有点自信,对于公司很多同事的做法不是很看得惯的人,我来理解那位FD毕业生的做法。无非就是,大公司有清规戒律就算了,你这小公司,就算有规矩也是不正规的。说实在的,这是看不上自己的雇主,这种情况,通常雇员需要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必要时候和雇主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看看业绩指标是否能做的起来 —— 想办法把业务支撑起来,是不是显得更加积极一些呢?
往大里说,所有很庞大的公司,都是由小公司发展壮大的。往小里说,美国的情况是。75%的就业岗位是由小微企业带动的。中国的就业岗位还没那么大比例,但是,民营企业 肯定是未来需要支撑出更多社会的就业的机会的。换言之,那种上世纪90年代,什么毕业之后分配工作,你在学校好好学习,分数考高点就高枕无忧拿到金饭碗,这辈子不愁吃穿,这类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跻身入国有企业,工作的强度,我相信也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小微企业是趋势,一半以上就业岗位由小微企业带动,名校毕业生在这个时代要更加做好准备,尊重雇主。最少最少情况,至少也要把公司指标带动起来,才开始自说自话吧?对不对?
03 相信自己,有能力将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如果真的对于同事有诟病,其实,适当得耐心、沟通,其实是比较锻炼领导力的。领导力有几种,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是任命授权的,类似于“大家来来 ,这是今天新上任的王主任。”通常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需要一段适应环境的时间,才可能有业绩的领导。俗称空降兵。
第二类是选举出的人大代表类的领导,这类领导通常比较全能型,至少很少有下属、同级有特别负面的诟病。
第三类就是自己专注于做事,或者做事有风格、有原则,自然而然吸引追随者的。当人们觉得同事的实力有待增强的时候,是锻炼第三类领导力的最佳时期。何况,大多数情况,当我们非常热忱地 dive into 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同事的诸多能力、潜力,都是之前被我们忽略的部分。
总之,工作就是一份工作,有业绩指标有考核的,有些严格一些的公司,还有末位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