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方言演唱的戏剧样式,常将梆子、二簧声腔等多元音乐、戏曲元素与粤方言音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粤剧的剧目内容、表演程式、服饰化妆、舞台风貌等构成元素及其多样化的实践方式都充分体现着浓厚的岭南民俗文化意蕴,是岭南文化标识以及岭南民众进行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粤剧的实践范围主要分布在以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主的粤方言区,以及粤方言流布的海外华人社区,是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传播力的戏曲剧种。
2006年,粤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项目相关社区、群体和有关单位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推动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包括:出台相关政策,开展粤剧普查,加大粤剧创作扶持力度,复排一批经典剧目,打造粤剧活动品牌,成立名家工作室,增设粤剧演出场所,推进粤剧普及教育,举办粤剧研讨活动,挖掘、抢救、整理、出版了一大批粤剧文献等,进一步强化了履约意识,弘扬了粤剧艺术,有效推动了粤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2019年,粤剧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在北京世园会“广东日”活动上大放异彩,《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式顺利举行,“2019粤戏越精彩”主题活动异彩纷呈,广东省级粤剧相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一系列特色活动献礼粤剧申遗十周年。
在未来工作中,相关社区、群体还将集中资源,计划通过设立“广东省粤剧艺术专项资金”、成立“广东省粤剧保护指导委员会”、举办粤剧艺术节和人才培训班、召开保护和振兴粤剧座谈会和学术论坛、成立粤剧研究中心、开展抢救和修复整理老艺术家声像资料等措施,不断提升粤剧保护工作,推动粤剧事业守正创新,使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02 2009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看《开奖啦!》曾院长的《帝女花》。
粤剧《神女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