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2023年11月28日上午,著名投资机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表声明称,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家人几分钟前告知公司,芒格于当天早上在加州的一家医院中安详去世,享年99岁,距离其100岁生日仅有1个多月。图:Lane Hickenbottom/IC photo
如果我们小网站的一些不成型的、不那么正式的技巧对您们有用,对收乐财这家公司所有涉及的人员,都是无上的、莫大的荣幸。
在不断发展和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我们的用户一起成长。
另外一点是,无论是学习直播,还是一些解题技巧,更多时候,用到工作和生活的,也就是几点启发。或有用或没用,希望读者给我们留言!
ShoelessCai 在这里提醒伙伴们,谨慎地测试各种方法,一定要记得练习。
01 一个让我笑趴到地上的故事
一次,在菜鸟驿站取包裹,结果遇到如下事件。

然后,我就笑趴了。
其实这事儿很简单,直接在显示屏幕上显示“请将身份证和二维码放在同框内”。
这件事为啥印象深刻,我发现我所居住的地方有好几所大学,这大学生现在都只谈恋爱,不提问。
这个可不好,您看,这不闹笑话了。还不知有多少笑话闹出来,还浪费很多时间呢 —— 工作之后第一要义,做任何事,都要珍惜别人的时间。
因此,ShoelessCai 梳理了以下几点要素。
02 如何才能把知识学懂,还能应用呢?
第一,要有探究精神。这里我说个故事,2019年那会还在王者荣耀兼职,当时有块地毯莫名放在一个展示厅,我和领队说,要不挪了它?结果另一个负责人表示,还是放着吧……
Well,这位负责人可能怕搞坏了担责任,但是从做事情、认知世界的角度,就显得很不积极,对世界很没有好奇心了。
第二,上述菜鸟驿站的故事,意味着,不懂一定得开口问。自己在那琢磨,还没有很好的老师,搜索能力又很一般的,天才都造不出东西。很重要。
第三,感兴趣的部分,自己多学习、多记忆几遍。既然宣称喜欢了,怎么显示喜欢呢?只要凭嘴巴说就行了吗?既然宣称喜欢了,是不是得拿出点实际行动呢?例如,一位看起来天赋不够的程序员,写了上百篇程序,这样。既然所谓喜欢,很多事情,其实是很没上限的。
如果动手能力不够(俗称手笨),那么你可以进入教师模式,说给别人听,即便是信息分发者,你针对的对象略微扩展范围。多说几遍,自然就懂了。
还有就是最普遍的,写博客。
我们小网站的工程都是我一手完成的,怎么说呢,用的一套咨询的思路,每次就是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定义、怎么抽象,如果要解决的话,从哪里入手。然后分解问题,然后搜索。
完成上述动作,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要具备的。
正好分享一些最近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
第四,练习几遍再上传作品,多练几遍再上考场。
其实这句话我对自己讲,因为创业之后各种赶进度赶时间,使得交出去的成果并不满足质量标准,久而久之,是有可能产生两遍到质变的,因此我思考着未来可能会多演练几遍,如果练习这个动作我不想继续,说明我不喜欢这件事本身。
这里分享李奕同学,她申请学校、申请工作,都是做足准备的。
练习还意味着,开始一项工作、一个项目之前,多想想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些事。所谓的,做事情的框架,要事先想好,做事情做到一半质疑原则问题,质疑假设问题,质疑意义问题,要么就是事先准备不充分,没想好就开始干工作,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区分行动力和冲动行事。
03 智慧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2019年准备考研那会,我看的张宇老师的视频课程,而且搜索的是 2017年的。当时的思路是,找近几年最难的,然后看第二年的视频,那么,这一定是近几年最靠谱的考研课程。
听上去很有道理有木有。
碰巧了,那年的段子特多……
段子一:复习除了看你学习能力,还很考察复习策略。说穿了,是在有限时间内,安排一件很重要事情的能力。
段子二:狮子王. 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
段子三:当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邓小平同意了李政道的意见,开启了我国的博士后制度。
关键是段子一,这句话在说明,智慧不只一种形式,三百六十行,事情本身在找寻适合他们的任务。
我简化了自己的课程表,BTW 得到 CEO 脱不花也建议毕业之后要自己给自己设计课程表。我的课程表如下:
7:30 - 11:30 英语数学
12:30 - 5:30 PM 专业课
6:30 - 9:30 PM 专业课
10:00 - 11:30 PM 总结回顾
11点半睡觉这个是理想时间,自己十年前考研的时候,都是12点以后睡觉的。学习也像你种庄稼或者干体力活,不到一定量,是无法谈效果的。量得先到。
数学和英语放在上午是有原因的,因为专业会随着你的职业生涯而改变,甚至有些人一生有好多专业课,特别是事业比较成功的。所以,专业课就往后放了。
考研通常都是准备 10-12个月,我在微信里说准备了 10 个月,我没记错的话。当年,我是大三5月开始看复习全书,大概10个月,每天7点到12点,夹着大四的课程,不过我大四一个礼拜只有两天有课。那时候脑袋里没那么多事情,而现在全都是各种风险,其实压力是很不一样的。
关于 Time Span 这么理解。
10个月姑且分为三段,5-6月,7-11月,12-1月。
前两个月复习最简单、最擅长的,中间复习最难的,最后两个月总复习。
为啥习惯这样复习呢?工作的时候,不都说先吃掉青蛙嘛?
因为难度不一样。
工作之后,你说大学毕业干最多最多中学的事情,考研,特别是跨考的,你是在学你完全不懂的内容。
这个时候,自信最重要,前两个月用简单和擅长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坚持下去。
最难的部分肯定要复习,因为一定会考,这部分工作,可以在你有自信之后开展。
最后所谓总复习,就是最难的保证真的学懂,简单的不丢分。
希望这些小贴士能对大家有帮助。
十年前,我的考分是初试最后一名,复试显然不可能是最后一名,因为分数是加权的。复试本人 96 分,满分100,我寝室一个初试第一名,另一个复试 100 分的。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值得说的,因为在更大的尺度里,都是非常浅薄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