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第一分册 Chapter Three
之前的承诺,那么略微放一些我们的工作。为什么要干这部分工作呢?一是为了活络自己脑袋,二是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再试试其他方法,无论未来做什么工作!
2024.8.18
2024.8.22
第三章 牛顿运动的规律
一、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不改变其原有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
F = kma,其中,物体质量 1kg,加速度 1 m/s2,这时候 k=1。
惯性越大,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
注意:
第一,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该物体加速度也必为零。
第二,各个方向都能分解
F_x = m*a_x
F_y = m*a_y
第三,使用范围是宏观低速物体。
第四,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单点,仅在惯性系中成立。

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

注意
第一,自然界中的力作用都是相互的。
第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第三,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与参考系无关。
二、惯性力
(1)平动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个系列的文章,使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物理竞赛教程 高中第一分册》。
惯性力,书上定义来看,更像一种 bias,类似矫正作用,使得很多物理问题可以用一套模式去解决。更确切地说,惯性力的引入,使得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非惯性系当中,也成立。现在我们看书上定义。

两边都乘以质量,同时存在惯性系、非惯性系:

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这么刻画:在力的计算上,要算上物体相对于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力;简言之,
场 1 和场 2 的作用都需要考虑。公式如下所示。

为什么说“惯性力”犹如“Bias”呢?书上原话。
应当指出的是,惯性力是人们假想引入的力,它不是由物体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所以它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
(2)转动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这个知识点,和“平动”之间的差异,就是有角速度。
在非惯性系中的速度,这么刻画:

其含义,物体相对惯性系速度 = 物体相对非惯性系速度 + 惯性系角速度 X 惯性系半径
转动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加速度:

转动非惯性系中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惯性离心力,切线惯性力,科里奥利力(科氏力)
(1)惯性离心力 F1 = - 质量 * 角速度 X(角速度 X 力臂)
惯性离心力大小为 |F1| = m*w*w*r
(2)切线惯性力 F2 = - 质量 * 切线加速度 X 力臂
(3)科里奥利力 F3 = - 2 * 质量 * 角速度 X 现对非惯性系运动速度
三、质心运动定理
1.连接体动力学问题的解法
分两种方法:隔离法、链接法。前者是将物体分割成不同的对象,考察其合力。后者是看成整体。
2.质心运动定理
质点系质心的矢量未知:

质心的加速度:

质心运动定理:质点组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点组的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

3.二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这是两个质点的情形,从教材上看,把一个质点的作用看作一个场。质点不仅考虑自己的场,还要考虑别人的场。
如果质点 2 对质点 1 的作用力 F21,则有:

由于

整理得出 a1 和 a2 的关系式

于是,原式改写成
四、单位制
1.单位制
2.量纲
仔细看看,竞赛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暂时就放上一道题目吧!果然,作出承诺都要实现,实在是没时间啦!
【例题】
如图,质量为 M 的卡车 A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 m 重物 B,在水平直路上以速度 v0 匀速运动,重物与车前壁距离 L。已知车轮与地面摩擦系数 u1, 重物与车摩擦系数 u2,u2
(1)若重物与车厢前壁不会相撞,试推导出其条件;
(2)若重物与车厢前壁会想撞,试求出从开始刹车到相碰的时间。

解析:
(1)卡车受力图

根据这个等式,解出 a1 和 a2 表达式:

然后,我们考察 L 和速度的关系,分两种情况,一是车先停下,二是重物 B 先撞上。
第一,车先停下,易知两个物体 A 和 B 的终止速度均为 0。由公式

得到以下表达式,a1 是卡车加速度,a2 是物体加速度

得出关于 L 不等式,先确立了一个 L 的下届,未必是下确界。

第二种情况,即卡车没停下,重物 B 继续滑动。
基本思想,滑动距离 1 = 滑动距离 2 + L,如下所示。

我们整理之后,写成 t 的解析表达式的形式。

依据第一个不等式,可以求出 L 的上界,未必是上确界。

上述这个 L 上界,称为式(1)。
另一个上界来自于另一个情形,即卡车停下,但仍然相撞。此时,距离表达式如下,注意,卡车已经停下。

整理得到的 t 的表达式。

为了使得该表达式有解,得到不等式关系。

这个边界是比较松弛的,暂时用不到。
因此我们回到式(1),用式(1)确定 L 上界。
对标结论。当且仅当 v0>2m/s,不等式成立。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