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073-2018《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通常简称为 DCMM(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为中国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评估、改进和认证其数据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权威的、结构化的框架。
一、标准定位与目标
定位:中国首个国家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填补企业数据治理能力量化评估的空白。
目标:
(1)对标国际:融合国际模型(如DAMA-DMBOK、CMMI)与中国实践。
(2)能力诊断: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能力的“体检表”。
(3)发展路径:明确从无序管理到数据驱动的进阶路线。
二、核心框架和八大能力域
关键耦合关系:数据战略是方向盘,治理是发动机,架构是骨架,安全与质量是防护网。

三、成熟度5级模型:从无序到卓越
实践提示:L3级(稳健级)是多数企业核心目标(政府补贴常要求≥L3)。升级关键: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四、评估认证流程
企业自评 - 选择认证机构 - 提交材料 - 现场评估 - 专家评审 - 颁发证书。
评估周期:通常2-4个月(视企业规模)。
核心材料:
(1)数据管理制度文件
(2)数据资产清单
(3)数据质量报告
(4)安全策略文档。
五、企业落地关键点
顶层驱动:高层挂帅(如CDO),纳入企业战略目标。
痛点切入:优先解决数据质量低、系统孤岛等业务痛点。
工具支撑:引入数据治理平台(如Atlas、Collibra)、数据质量管理工具。
文化渗透:建立数据认责制,培训数据思维(如全员数据素养课程)。
六、DCMM vs 国际模型
七、政策与趋势
上海、北京等地对通过 DCMM 认证企业给予 30 - 100 万元补贴。
采购门槛:央国企数据类项目逐步要求供应商具备DCMM L3+认证。
生态扩展:DCMM正与信创体系、DSMM(数据安全成熟度) 融合,形成“治理+安全”双轮驱动。
关于企业行动的总结:
(1)诊断先行:开展差距分析,明确当前所处等级。
(2)聚焦 L3:优先建立组织、制度、流程的标准化体系。
(3)业务绑定:
选择1-2个高价值场景(如客户数据治理)快速见效。
(4)持续运营:设立数据治理专项团队,纳入年度考核。
点击阅读原文《
【GB/T 36073-2018】《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