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认真对待数据与数据科学
- 2025 -
09/22
19:50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5.09.22     作者:时间包括MZY     来源:每日一丝的分享     阅读:10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认真对待数据与数据科学

作者 时间包括MZY

来源 公众号每日一丝的分享

作为一个互联网新进入的人吧,不遗余力地学习。

关于作者

Thomas C. Redman(@thedatadoc1)是新泽西数据质量解决方案公司的总裁,《数据科学的真正工作: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佳决策和更强大的组织》(Wiley,2019)的联合作者。

Thomas H. Davenport(@tdav)是巴布森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杰出校长教授,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倡议的研究员,以及德勤分析与人工智能业务的高级顾问。

内容

数据科学,包括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高质量数据这一重要基础同样如此。虽然这些因素为企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功,尤其是在数字原生企业中表现突出,但传统企业的整体进展却异常缓慢。不仅失败率居高不下,企业也经常无法将某一业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并推广到其他领域。进展往往依赖单一领导者,而当关键人物离职时,发展很快就会放缓甚至倒退。此外,企业并未真正把握数据中的战略潜力。据我们估算,能够真正利用数据和数据科学获得有效竞争优势的企业不到 5%。

多年来,我们与数十家公司合作,帮助它们开展数据领域的探索,针对数据质量、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成功所需的方法、技术和组织变革建议。在我们的观察中,企业最常犯的两个重大错误是:

第一,在组织(包括人员、结构与文化)、流程以及战略性转型方面投入不足,无法真正“主动出击”——即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数据和可用的数据分析技术。
第二,以不当方式处理数据质量问题,导致在琐碎事务上浪费了大量关键资源(时间和金钱)。劣质数据进一步引发对数据的信任危机,严重阻碍了企业创造数据优势的努力。

企业经常将数据质量不佳和未能利用数据创造价值归咎于技术问题,而实际上症结在于管理不善。

亚马逊Project D开发Echo/Alexa智能音箱的计划,就是这种“认真对待”的典范——数百名员工参与,多家初创公司并购,CEO高度介入,资源投入不设上限。

星展银行(DBS)在被《欧洲货币》评为“全球最佳数字银行”的历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公司CEO Piyush Gupta在2018年获奖时表示:

“在星展银行,我们相信未来的银行将与今天大为不同。因此,过去三年我们全身心投入数字化议程。这是一段全面转型的旅程,无论是改变员工的文化和思维模式,重构技术架构,还是利用大数据、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为客户带来简单无缝的银行体验。”

01 停止在数据质量上浪费精力

解决这些错误的显著方法,就是识别资源的浪费之处,并将其重新分配到更具成效的数据应用上。这绝非易事。虽然预算和人员可能被明确分配用于支持分析、AI、架构、数据变现等工作,但却没有专人和预算用于“浪费”在劣质数据上的时间和金钱。

这些浪费通常隐藏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比如销售人员需要纠正来自市场部的数据错误,数据科学家要花 80% 的时间清理数据,财务团队用四分之三的时间核对报表,决策者对数字不信任,要求下属反复验证,等等。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深受数据质量不佳的困扰。减少时间和金钱浪费的秘诀在于,从“买方/用户自负”,即每个人都只能自己面对劣质数据的局面,转变为“在数据源头就把数据做好”。这种方法有效,是因为找出并消除一个根本原因,可以防止未来成千上万个错误,消除了后续修正的需求,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劣质数据的代价大约占公司收入的 20%,而这些成本很大一部分可以被永久消除,这完全足以为必要的投资提供资金基础。一个实用的经验法则是:每花 1 美元开发一个算法,至少需要花 100 美元来部署和支持它。

02 主动出击

现在,让我们以人工智能预算为例,这可以代表“进攻型”数据工作的投入。在我们看来,许多情况下,数据科学团队开发新算法的经费其实是充足的。而且,随着自动化机器学习工具的普及,算法开发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但问题在于,许多有用的算法最终“夭折”,原因在于为建设配套流程、培训人员、消除变革恐惧和塑造数据文化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实用的经验法则是:每投入 1 美元开发算法,至少需要再投入 100 美元用于部署和支持。其中一小部分会用来把算法嵌入业务流程,而大部分资金将花在培训、建设拥抱数据的文化以及变革管理上。大多数公司目前还没有为这些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的AI产品化落地进展缓慢。



03 果断迈出关键一步

首先,企业领导者应采取哪些切实行动,来表明自己对数据的重视?第一步,需让业务战略与数据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聚焦于推动收入增长。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机会在于充分挖掘专有数据的价值,把分析推向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并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几乎每一个决策。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样样都做,因此必须选择与业务战略最紧密贴合的方向。一个判断做对了的信号是,数据相关的工作项目会减少,但每一个都将更大、更全面,且管理得更加到位。

其次,要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已经在数据工作中有所参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要么正确解读数据,要么没有;
要么正确创建数据,要么没有;
要么用数据提升自身工作,要么没有;
要么为更大的数据项目做出贡献,要么没有。

现在,“没有”的情况太多。

同样,还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者会抵制这些“没有”,或者不会;
高层领导会站到前面推动,或者不会。

因此必须主动联系员工,教育并吸纳他们参与到数据工作中来,同时对因劣质数据带来的低效现象采取更严厉的态度。这需要时间去实现。一个好的迹象是,团队士气会逐步提升。我们的经验是,一旦员工掌握了方法,多数人会发现数据工作其实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在数据领域,人才为王。

第三,必须明确区分“数据管理”与“技术管理”。就像一部电影与流媒体技术本质上是两种不同资产,数据和技术也是不同类型的资产,各自需要专门的管理方式。但目前,过多企业让数据服从于技术管理,结果就是像某些银行竟然有 13 万个数据库 —— 还不包括表格,而“数据架构”等议题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同时,技术部门疲于应对系统孤岛、数据无法互通带来的后果,反而难以专注于为员工引进新技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技术部门会变得更高效,并最终具有战略性地推动业务发展。

最后,现在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即数据在企业中“长期角色”。人们很容易重复“数据是新石油”这样的口号。据《经济学人》报道,仅在美国,数据的价值已高达 2 万亿美元。但实际上,并非所有数据都同等重要。一些数据——如专有数据、企业运营所需的数据以及与其他关键资产相关的数据——极其重要,应作为独立资产进行管理。至少,企业应确保这些数据的端到端责任分工清晰明确。

我们完全理解这些建议实施起来有多具挑战性。然而,这些举措也预示着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对所在行业首批付诸实践的企业来说。目前所需的方法、工具和技术都已广泛可用,并在数字原生企业,以及传统企业的各个部门得到了反复验证。很明确,未来取决于数据,因此迟早你别无选择。正如一句古语所说,Fortuna iuvat audentes——幸运总是眷顾勇敢者。

点击阅读原文《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认真对待数据与数据科学 》。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