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关于“互联网金融”薪资结构性调整的意见
- 2025 -
10/09
20:59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5.10.09     作者:Jingyi     来源:ShoelessCai     阅读:8

这段音频我提前放上来,怕被同行抢占先机,好友中同行还是很多的!

要说什么呢?

不难发现,8年了,现在互联网小额贷款开始进入到重贷后,然而,原来那波年轻人呢?是不是也开始进入奔四大军了?

今天不看奔四军,看贷后。

收乐财(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强调。这部分被核销的资本,从账面看属于“营业外支出”,或许是“减值准备”,总之,是认损的。那么,催不回来就直接扔给法官和律师吗?

其实,我们整体看这件事情,是两个板块的整体效益。按照林毅夫老师的观点,板块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好经济效益。btw,林毅夫老师在 2014 年在上海财经大学作过讲座。话题回来,金融板块和法律板块各自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金融板块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容易说动借款人借钱,更容易有“手段”循循善诱,最主要,他们比法官和律师,更有理由,获知这些借款人的联系方式。因此,这得出他们必须努力工作、负责地工作,“尽最大努力触达”借款人。

法律板块的优势,是有资格为借款人记上一笔,金融板块的人这么干,算“征信”,法律板块这么干,那么,借款人就是违反法律了 —— 这个性质还是不一样的。具体不展开,简言之,征信是告知其他同行,这人不靠谱,别借钱给他。那么,违法是什么?违法意味着有权力对借款人,进行涉及人身自由的、涉及个人隐私的调查。征信有记录,金融从业人员是断然不能这么干的 —— 金融板块职能和法律板块职能差异所在。

接下来论证“为什么必须尽最大努力催收呢?”

首先,对于“尽最大努力催收”定义,不仅拨通电话,还要保证把意思传达到位,实质重于形式,保证借款人真的理解到不还钱的严重。

其次,如果金融板块催收不利,直接将这部分资产转移到法律板块。这时候,法律板块的梗阻在于,他们还要对借款人定性,由于无法保证“最大努力”,使得这个定性的代价会非常大。代价大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轻则,法律板块定出非常粗略的规则,会有很高概率的误判。要知道,误判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重则呢?重则,法律板块没人认领这工作,为什么呢?因为边界模糊呀。要知道,边界模糊,工作难干,还要求工作者公正公允,不被社会舆论诟病,是非常非常难的。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金融板块在贷后的部分,把工作做充分了。

问题又来了,金融板块的人凭什么多干活呢?

这里存在金融板块板块内部薪资结构性调整的问题。类银行的资产业务,做轻售前,做重售后,让售后的人拿更多的工资,要求是什么?要求,金融板块移交法律板块资产的时候,尽可能地减少法律板块人的工作。这其中敏感度最大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催收”,尽可能地做到普法。

这件事情棘手地方在于,风险非对称。这意味着,要是催收不利,使得借款人被误判,责任很难界定。对于金融板块和法律板块都有声誉损失(所谓声誉,就是机会你拿不到别人拿得到),对于借款人本身也是相当大的损害 —— 这种损害就是社会把一个好人判成坏人了,是相当大的损失。

综上,金融板块的薪资进行结构性调整,将售前的工资拨一块给到售后,刺激售后有更大的动力,对借款人更加负责,尽最大努力催收。和法律板块交接的事情,一定要做得稳妥,尽可能减少对法律板块资源的消耗,为了刺激法律板块从业人员走完流程,使得“对借款人公允评价”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金融机构设置不良资产处置部门(他们应该是和律师法官打交道)的时候,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就很高了。法律板块主要是,批量地、有效地,快速界定资产包中的借款人的性质。简言之,金融板块回购这些资产包的动机是,对包内的借款人在法律意义上进行定性,或许是一组标签,或许是一些意见,必须由法律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定性。

最后我们论证这样干的社会意义,一个借款人借钱不还,但是这个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社会意义都是没有被剥夺的,这个时候就对他们没办法了吗?本篇做出这样的界定,不还钱的人,在金融板块被记录但是法律板块没有记录,属于信用问题,这种情况还能通过窗口指导、再就业辅导,对这个人的社会意义进行重建。但是,一个不还钱的人,在法律版块被记录了,这个时候就按照法律行业惯例处理。关键点在于,一个人在征信上有记录,与其存在民事、刑事诉讼的记录,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司给出的意见。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