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财新特稿 | 如何救治感染新冠的老人?
- 2022 -
12/30
08:29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2.12.30     作者:周信达     来源:财新网     阅读:79

ShoelessCai 评注,面对任何健康袭击,年纪都是无可忽略的薄弱环节,既然是必然的,那就在实施环节,力度重一些。

综合伙伴们在朋友圈的吐槽、新闻、官宣。总的来说,分为重度和轻度两类,轻度症状堪比普通感冒,就是特容易传染。其发展症状就是流涕、嗜睡、肌肉疼、大脑迟缓、咳嗽、化痰、康复。

重度就和之前肺炎一般,由于肺功能受到影响,使得人体吸收氧气受到影响。

一些土方法还是可以尝试的,例如喝热水、吃柠檬、吃鸭梨,有不同程度的效果。睡眠的效果未知,确实会比正常情况下睡得多,但笔者建议保持正常作息事件,尽量按照闹钟早起早睡多运动,兴许可以加速康复。

几大症状需注意:恶心、昏厥等,因为内脏功能受到影响使得氧气不流通造成的,需要亮红灯,查看正常的功能是否起作用。

【财新网】岁末交替之际,多地感染高峰已至, 重症高峰亦紧随其后。北京等地出现发热门诊排长 队、就医过程缓慢、医院重症床位不足的情况。财新 走访多家医院急诊,挤满了输液、吸氧的老人,120 持续不断送来新病人,部分医院一度没有足够床位收 治。(参见财新网报道《特稿|北京迎战重症高 峰》)

重症救治是抗疫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老人群体基 础病多、身体更脆弱,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甚至死 亡的风险很高。多位医生向财新描述,最近一周内住 院的病人基本为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同时伴有基 础性疾病,心脏、肺部储备功能本身就差,感染后雪上加霜。

老人怎样服药?如何治疗?及时妥善救治老人, 对于守住最后一场战役、压平感染曲线发挥着重要的托底作用。及时监测,降低重症风险。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12月26日发布的新冠诊疗参考方案,发生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 括年龄≥65岁、养老机构居住人员、未接种疫苗、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肿瘤放化 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这多项指标均指向老年人。作为最容易发展为重症的人群,必须及时观察监测阳性老人的身体机能,将重症风险的关口努力往前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满祥介绍,老年人进展成重症的表 现包括高烧持续不退、胸闷气短、运动耐量低。“如果老年人在服用解热镇痛药后,仍有头晕 头疼、食欲不振的症状,或者稍微走段路、上层楼梯就浑身没劲,应警惕重症风险。”因此, 及时监测指脉氧、血气、血压、酶血等指标,若胸闷气短则说明病毒感染到肺部,需拍胸部CT。而对于身体状况的监测要求更为细致。“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往往较为迟钝,感染症状不典 型,不一定像年轻人一样表现出突然的高烧,可能只是胃口下降或者精神低迷。”武汉六院呼 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解释,加之许多老人自身不爱表达,又独自居住,导致症状的捕捉不够敏感。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北京医院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提醒,尤其需要加强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观察。一是一般情况的 变化,比如进食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尿失禁等;二是精神及神志状态,假如出现明显失智、认 知障碍或者言语失去逻辑,都是危险信号;三是新的异常情况,比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沉默性缺氧”现象值得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近日的公开发 言中提到,许多老年人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呼吸困难,比如九十多岁的老人躺 在床上一动不动,发现异常时已经缺氧很长时间,很容易进展到危重症肺炎。他建议居委会或企业给每个有老年人的家庭送一个脉搏血氧仪。

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危险已经显现。河南许昌的刘春来(化名)今年79岁,患有糖尿 病,未接种疫苗。11月12日感染后身体未出现明显不适,村里也没有药物供服用。然而在第 九天起床时他突然双腿发软摔到地上,喘息非常急促,最终诊断双肺严重感染引发胸腔积液,最严重时血氧饱和度一度跌破80%,住院治疗10天后才痊愈。

另有一名河北的老人家属告诉财新,82岁的外公前几天感染后吃不下饭、一直睡觉,家人 以为是正常反应没太在意,拖着没有去医院。然而12月25日的CT结果显示肺部大片变白,只 能靠吸氧输液维持。“医生说外公大概率撑不了太久了,同病房这几天来了好多老人都是类似情况。”

目前许多家庭自行配备了指夹血氧仪和呼吸机。李满祥介绍,血氧仪是在家中监测老年人 血氧饱和度的便捷工具,如果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意味着肺部已经受损,应立即就 医。不过他提醒,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准备呼吸机没有太大必要。“制氧机参数的设 置最好在医生等专业人士的诊断治疗下,此外还需要其他的配套医疗措施,在医院的安全系数 更高。”李发久则认为,相较于呼吸机,操作门槛更低的制氧机适合家庭储备,以防不时之需。

同时,坚持做好老年人的基础性疾病管理。李满祥表示,老人感染新冠后会诱发原有基础 病发作,尤其是与血管相关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由于老人免疫力低下,肺部阴影的进展趋势会非常快。

2022年7月,《Vaccines》杂志发表一项关于北京地区灭活疫苗对Omicron和Delta变异 株感染进展为肺炎的保护效力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感染后,发展为肺炎的比例是45%, 相较6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增加4倍。而64%的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肺炎,没有糖尿病史的病例仅13%。

李发久称,新冠和基础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以糖尿病为例,感染新冠后血糖随之波动升 高,如果控制不稳定,炎症则难以得到抑制。如果仅忙于新冠治疗,忽视基础疾病常规服用的药物,将导致血压、血糖的上升,双重打击对于患者的多器官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保护老人 的心、肝、肺、肾、大脑等器官,防止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这样新冠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用药和就医目前能够显著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的一款抗病毒药物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商品 名:Paxlovid)。其关键性临床试验(EPIC-HR)显示,对于未住院、未接种疫苗的、轻中度 新冠病毒感染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患者,在出现症状5日内服药,可将第28天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

李满祥介绍,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尽早,在出现症状5日内同时服用300mg奈玛特 韦片与100mg利托那韦片,每12小时一次,连续服用5天。据他观察,前往就医的老人多数还未服用Paxlovid,住院治疗期间会给他们使用。 他同时建议,应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服用的过敏反应和拮抗作用。比如奈玛特韦和利托那 韦是CYP3A的底物,心血管、糖尿病等部分治疗药物可能高度依赖CYP3A代谢,可能导致这 些药物浓度升高,产生不良反应。据前述协和医院公布的诊疗方案,Paxlovid禁止与沙美特 罗、利福平、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吗丁啉、辛伐他汀、利伐沙班、艾司唑仑等呼吸科常见药物合用。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告诉财新,第五波疫情时香港的经验是第 一时间免费向感染的老人和长期病患者提供一个疗程的Paxlovid。“任何一个可能的风险因素都是开药的依据,比如特别肥胖、高血压病史。”但在内地,Paxlovid的获得仍是一项难题。一方面,医院出于医保控费的考虑,对于采购 价高达2300元的Paxlovid,在储备和使用上多有顾虑。另一方面,Paxlovid在互联网平台上 架后立刻售罄。近日,北京计划统一将Paxlovid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接受 培训后指导患者服用;同时将其纳入医保甲类报销,即全部纳入报销范围。不过据财新了解,目前患者可及性远未满足需求。

何种情况需要就医?

李燕明在12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 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第二,出现新的症状,比如胸痛、呼 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老年人不能进 食、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或者老年人嗜睡不认人了,出现定向障碍,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 第三,基础疾病的加重,比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的,出现心绞痛;原来有慢阻肺病或哮喘, 出现了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第四,80岁以上、未接种过疫苗的老人,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需格外重视。

患者通过门诊或急诊进入医院后,李发久表示,首先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比如发烧给 他降温,喘气给他平喘,心衰给他控制心衰,另外提供Paxlovid和阿兹夫定两类抗病毒药 物。”接着观察老人的并发症情况,出现肺栓塞进行抗凝治疗,细菌感染时给予抗细菌治疗,炎症风暴严重则施以激素来抑制炎症反应。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须进行氧疗。按照严重程度,分别采取鼻导管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 呼吸机、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来维持呼吸。甚至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做CRRT(床边血液滤过)、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抢救性治疗。

李满祥介绍,目前医院为应对重症高峰,将其他内科开通收治普通新冠患者,把所有监护室尽量腾出来收治重症病人,同时想办法为ICU扩容。

“任何时刻接诊医生都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医院条件和可能作最好决定。多数情况下收 老人住院仍然是预防性,以防止万一。如一切都充裕,任何老人都收住院。但‘大海啸期’医生可能要决定有一、二或三种高危因素的老人才能住院。”金冬雁认为。

城市之外,基层是重症患者救治的薄弱一环,三级诊疗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李满祥指 出,首先,乡村家庭医生与辖区内老人建档对口保持联系,在他们感染后及时鉴别是否出现重症倾向。而村镇卫生院和基层医院并不具备重症救治能力,必须转诊至县市的三级医院。

有农村老人家属向财新反映,由于村里药品短缺,且没有人手运送其前往县级定点医院治 疗,老人转阴后仍有肺部炎症和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同时加重了原有脑梗基础病,现在必须 卧床插胃管尿管。

张文宏在前述公开发言中建议,基层医院应当具备提供基本的氧疗、小剂量激素、俯卧位 通气治疗的能力,这将为新冠疫情分级诊疗打下好的基础,避免医疗资源挤兑,使得高级别医 院能及时收治危重症病人,或者即使在上级医院被挤兑的情况下,病人也能回到基层医院解决问题。

轻症居家

对于轻症的老年人,同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一样,居家期间做好药物服用和健康监测即可。

药物服用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比如发烧吃退烧药,咳嗽开点祛痰或者镇咳的药,此外多饮水多休息,让身体排毒。

北京协和医院曾发布《新冠居家治疗,老年人如何选用退热药》的科普文章,指出老年人 的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各项功能出现减退,即便服用正常剂量药物,产生的反应也有明显 变化。老年人对发热不敏感的同时,常规的退热药物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应首选 物理降温。准备温水蘸湿的毛巾,轻轻擦拭额头、耳后、颈部、手心等部位,水分蒸发可带走部分热量。物理降温效果不好时,再考虑退热药物。

其中,患有严重的消化道溃疡,或有严重冠心病或心衰,或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 凝药的患者,建议退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已经在服用其他可能导 致肝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等),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水平,警惕加重肝肾功能不全,当出现恶心、皮肤黄染、尿量减少时及时就医。

李发久提示,老年人对于药物说明书的理解掌握有限,避免吃错、乱吃药或同疗效药物重 复服用,造成肝功能损伤,另外,老年人在服用退烧药后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出现滴血容量性休克或突然昏倒,因此用量上应给予正常成年人的一半甚至1/3。

密切观察仍是第一要义

12月23日,北京市卫健委和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 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提出依托辖区医联体等机制,加强早期干预、畅通转诊通道。向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在家自测血氧,明确简明监测预警标准。出现预警情形后, 及时与社区医生对接,并转诊或指导患者前往辖区二三级医院。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家氧疗。

“居家老年人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病情加重,需仔细观察他们的饮食、睡眠、精神、氧饱和度,同时保证健康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休息,做好基础疾病药物的治疗。”李发久说。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