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汪涛:出口跌幅扩大,短期贸易面临进一步走弱
- 2023 -
01/16
12:16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3.01.16     作者:汪涛     来源:财新网     阅读:93

作者 汪涛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和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


出口同比跌幅扩大

  2022年12月出口同比跌幅进一步加深至9.9%,超过11月8.9%的跌幅,略好于市场预期(下跌11.1%)。进口同比跌幅7.5%,而市场普遍预期跌幅为10%。月度贸易顺差从698亿美元扩大至780亿美元(市场预期为779亿美元)。

  基数效应在本月转为拖累因素,环比零增长对应的出口同比跌幅为13%。9.9%的出口同比跌幅意味着未经调整的环比增长为3.6%,低于12月出口环比历史平均增幅。

  12月前10天外贸货运量同比跌幅为2%,与上月基本持平。本月后20天的数据尚未公布。在调查数据方面,统计局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财新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在荣枯线之下进一步走弱。

  我们估计2022年12月出口价格同比增长5.9%,11月为2.3%。出口价格提速可能是受部分规模较大的出口产品(例如手机)的价格波动所致。相比之下,上半年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1.8%、三季度放缓至8.3%。出口价格增长的放缓趋势应有助于缓解部分海外通胀压力。剔除价格因素,我们估计实际出口量和进口量同比跌幅分别为14.9%和4.2%,而此前跌幅分别为10.9%和7%。

  2022年全年,出口增速放缓至7.1%,而2021年为29.9%。进口增速也从2021年的30.1%大幅下降至1.1%。另一方面,年度贸易顺差从之前的6700亿美元大幅扩大至8770亿美元。

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继续拖累整体出口

  对G3(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同比下跌16.7%、跌幅与11月持平。对欧盟的出口同比跌幅扩大至17.5%(之前为10.6%)。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同比跌幅略有收窄。对北亚经济体的出口同比跌幅小幅收窄至19%。

  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在所有主要目的地中最高的水平,并在12月从同比5.2%加速至7.5%。出口提速可能反映了东盟相对强劲的增长。然而,鉴于发达经济体需求放缓,未来数月对东盟的出口可能会随之放缓。

消费品出口改善,而汽车出口走弱

  12月消费品同比跌幅明显收窄,从12.2%收窄至7.8%。行李箱、鞋类等外出活动相关商品保持增长区间(前者同比增长14.3%,后者同比增长2.2%)。家用耐用品(如灯具和家具)的出口在一篮子出口品中跌幅最大,主要由于基数高、且海外住房市场疲软等因素导致需求走弱。防疫物资出口跌幅扩大(同比下降21.6%),主要由于基数较高,且由于目前为止没有明显的新一轮疫情而需求走弱。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增速从11月的39.2%大幅放缓至12月的25.8%,仍然比其他产品高,对应供应链扰动缓解,以及厂商加快交付以满足被抑制需求。

  IT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7.7%,此前跌幅29.6%。其中,电脑出口跌幅扩大。电子芯片和电子面板的出口跌幅缩小。手机出口同比下跌29.2%,表明新产品上市带来的贸易增长持续消退。

进口同比跌幅收窄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同比增长0.7%,主要受原油进口稳健的支撑。尽管石油进口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放缓,但12月仍保持15.2%的增长、为整体进口增长贡献1.6个百分点。由于高基数,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从11.8%放缓至4.2%。相比之下,天然气进口同比跌幅更甚。

  铁矿石进口量从11月的同比下跌5.8%转为同比增长5.6%。铜矿石同比增长大幅放缓,而钢铁产品和铜产品则同比大幅下跌。非能源大宗商品的进口情况表现不一,反映出国内大宗商品密集的经济活动(如房地产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仍未见显著改善。

  机床进口同比跌幅扩大至22.7%。IT零部件进口保持了21.1%的同比跌幅。鉴于IT零部件的出口预计较弱,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其进口可能仍然疲软。

  总体而言,基数效应对本月进口增长有利,环比零扩张对应的进口同比跌幅为8.2%左右。而历史平均环比增速对应进口同比下跌3.3%。7.5%的进口同比跌幅意味着实际表现比平均历史表现要弱。

短期贸易活动可能持续下跌

  贸易数据仍面临进一步走弱迹象。虽然韩国整体出口的跌幅收窄,但船舶交付是这背后的重要因素,而其他产品的出口大多仍然相当疲软。越南出口跌幅同比扩大至17%。发达国家制造业新订单、新兴市场新出口订单、美国ISM PMI等调查数据进一步走弱、而未出现明显反弹的迹象。

  发达经济体增长下行压力,以及微观层面的高库存积累似乎在逐渐反映在外需数据中。我们预计短期内出口增长将保持下行,未来几个月继续同比下跌。不过,经济重启和国内活动改善可能会支持相关材料和产品的进口。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下降4%,而2022年全年增长了7.1%。

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势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11月以来升值5%以上、最近几天突破6.75,主要由于中国经济重启和美元大幅走弱推动。美元指数自11月底以来下跌超过2.5%。人民币兑CEFET一篮子货币升值超过3%。

  我们在2022年12月初调整了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测,预计2023年底为6.8(此前的预期为7.1),并认为宏观因素的潜在变动可能导致汇率双向波动。我们还在1月初提示了可能存在的汇率上行风险。在短期内,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在近期大幅升值后出现一些波动。然而,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会有所走强,主要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加速、而美联储开始放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复苏更为强劲,特别是由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提振推动的复苏,加上美债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可能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在年底前走强至6.5-6.6。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