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企业仍将中国市场视为其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75% 的受访企业计划2023年在华进行再投资。其中,68%的美资企业称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财新网】2022年,中国广州、上海等多个大城市轮番暴发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确定性。华南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受此影响,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热情受挫。
这份报告在开展调研时,国内防疫尚处于“动态清零”时期。2022年年底,国家卫健委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措施,进一步放开,中国经济会释放巨大活力,在2023年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2月27日,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Harley Seyedin)在报告发布会上称。
华南美国商会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非营利性机构,共有超过2300家美国及其他国家企业会员,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外事商会组织。该商会于2022年9月22日至12月14日对200多家会员企业开展经济情况问卷调查,于2023年2月27日发布《2023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受访企业中,28%为美国企业,43%为中国大陆企业,另有15%的企业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其中大型企业占比四成,近八成企业在华主营业务面向中国市场。
根据调查报告,21%的受访企业称,2022年显著减少或少量减少在华再投资;10%的受访企业原计划在华进行超过2.5亿美元的再投资,但实际落实的企业比例仅为5%。再投资是指企业将投资所产生的盈利再进行投资支出。2022年,增加在华投资的受访企业比例仅为44%,跌至近五年最低值。
另一组数据同样显示投资环境面临挑战。报告称,4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其全球投资计划首位,这一占比为近五年来新低。此外,将中国作为投资首选的外资企业比例连续第二年下降,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比例降至35%,表明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
97%的受访企业称,2022年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签证和旅行受限,进而影响了企业运营。其中,65%的受访企业不得不取消在中国的国际活动以及会议,61%取消商务旅行,29%暂停投资项目。受国际形势、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受访企业在华雇员规模也有所缩减。
2022年中美两国贸易仍然保持增长。据美国商务部2月7日发布的数据,中美两国2022年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尽管2022年中美关系跌至谷底,但中国仍然是企业投资最青睐的一片热土。”哈利·赛亚丁说。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企业仍将中国市场视为其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75%的受访企业计划2023年在华进行再投资。其中,68%的美资企业称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企业2022年在华收入占其全球营收比例有所上浮。过半的受访企业称,其超过30%的全球收入来自中国,较2021年增加四个百分点;45%的受访企业在华营收显著增加或少量增长,其中,美资企业占比43%,制造业企业占比49%。此外,企业2022年的盈利情况较前一年有所好转,88%的受访企业在接受调研时称2022年已在中国实现盈利,这一指标高于2021年6个百分点,企业的盈利预期也较2021年更为乐观。(详见财新网报道《华南美国商会:企业在华预期盈利周期大幅延长》)
广州连续第六年在该商会的调查中被受访企业列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城市,市场增长潜力以及临近港澳台地区是主要原因。不过,运营成本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正成为华南地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部分企业因此放缓了业务扩张步伐。
哈利·赛亚丁认为,中国调整防疫措施后,不少企业将会在2023年中期调整投资预算,重启因防疫政策无法派遣外籍人员来华而搁置的大规模项目。“防疫政策的重大变动对商业政策的影响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显现,届时商会将再次对企业进行调查,以考察政策变动对商业计划的影响。”哈利·赛亚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