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能力提升 | 为什么不反抗?
- 2023 -
03/18
06:09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3.03.18     作者:Jingyi     来源:ShoelessCai     阅读:109

01 为什么不反抗?

乍一看这句话,我第一反应是鲁迅。用巧妙的笔触刻画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再一看,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必然是对一件“自己不那么在意的事情”提出的疑问,毕竟在自己在意的领域,直接做一些事即可,又为何要提出这个和实质相违背的问题呢?

仔细一想,可能还夹杂着角色感。如果是 Do what you want to do 的人,就不会提出这个疑问,能提出这个疑问的,必然是角色感大于自我的人。

总的来说,针对身边那些明里暗里对别人怨怼的人,笔者很想说“为什么不反抗”,笔者还想加一句“你了解你自己吗”,末了再补个刀“这样做真的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02 反抗自己的直觉

上个礼拜,笔者讲话冲动极强,仔细排查,是因为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部分,焦虑感促使本人不断通过简单的方式,来“显得我真的在干活”。

而长期来看,简单的工作,都是危险的。

遇到“想干简单工作的冲动”,比较好的应对方式是,站起来,爬个楼,做会KEEP,小跑几步 —— 同样是简单的事情,干一些让自己会累的。

记住,自己永远是第一个敌人。

03 恶龙离你咫尺,而你在吃蜂蜜

这句话,最好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可以让自身的生活、公司的生活,时时刻刻保持 DAY 1 状态。

DAY 2 状态是危险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完全 ready 的,没有任何一个状态的是完全安全的,唯一的安全,就是你的速度跑赢大盘,并且还一直奔跑着。

让我们具象化一些。

例如,最近笔者发现自己“春心荡漾”,这就属于吃蜂蜜。活在自己想象之中,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例如,一些其他让你莫名其妙“感觉良好”的事情,都是需要警戒的,因为真正合适的测量方式,是将每一天的工作解雇和目标匹配,而不是自己的“感觉”。

04 如何看待“往好的方向想”?

自欺欺人嘛?当然不是。

方法一,拓宽事件背景。例如,如果现在身边有人 Insult 我,拓宽事件背景的思维方式是,“人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对方反馈的是一种‘感觉’”。

方法二,拓宽对语义的理解,即随身带新华字典,手机APP里常备《现代汉语词典》。曾流行过一个词“合体”,可以理解为变形金刚、恐龙战队之类的,也可以理解为比较露骨的,一些其他事 —— 怎么样?是不是舜感“往好的方向想”的重要性?

“往好的方向想”,意味着对于某些具有争议的、尚不明确的事件,不太快下结论 —— 而这是亘古不变的。

所有事情,都有“调解回路”和“滞后反馈”(梁宁大神的原话),因此,判断的太快,意味着出错的概率极高。

05 始终 Review 人生目标

得到头条《378 | 老年人怎么玩剧本杀?》说到得到高研院第12期成都校区1班5组的毕业设计,一位剧本杀馆的创始人在敬老活动 —— 为老年人打造剧本杀的过程中发现,老人容易被骗,并非性格或者其他原因,而是因为同情心太强。

现实中的“剧本”(SHOU DUAN)是,将自己的身世说的很惨,以博取同情 —— 针对女生也适用是不是?

因此,警戒你“因同情开展的活动”,特别是涉及利益的时候。

最后要回应这段标题“人生目标”。

某些观点认为,“社会角色应承担的能力足够强,就足以抵挡社会诟病,而非诟病本身”,这种观点实则是将个人特点强化,弱化社会和睦本身会产生价值的一种说法。

我们深化这句话:大多数针对某个人的社会情绪,是因其社会角色的责任承担不够的后果。

能清晰知道自己的不满来自于哪里的人不多,毕竟这需要时间去不断自省,社会节奏快了,大家只按照情绪行事,而情绪大多来自于“与自己的预期不符”,而“预期”来自于每个个体那张社会名片、工作角色所赋予的,宏观的、模糊的感觉。例如,至少在中国,大家会预期党员行事更加高质高量。

上述引理为了说明,想要具有更加不同的人生和工作成果,不断 Review 自己的人生目标是相当重要的。

目标帮助人们顶着社会预期的压力,逐渐弱化社会的“滞后的、看似正确的”预期。

回到老人的问题,无非是在人生目标不强的时候,年纪大的人会逐渐对标“德高望重的”角色说明书,逐渐形成同情心更高的情况。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