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elessCai 评注
笔者就农业银行“玩忽职守”是否触犯刑法问题一直都有争议,这个问题上,如果农行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的客户影响的话,即便是“轻微违法免罚”或许也是能被接受。
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没有把收息解释清楚”、“蓄意侮辱客户”是客观存在的,有任何异议的,可以申请调取 2019年3月至9月的沟通录音。因为,银行不能“假设客户有钱还,而不提出”。
笔者给大家举个例子。银行在背调之后认为客户有钱还款的,可以这么问“听说您有XXX资产,变现这些资产是可以还上您的借款的。” —— 可以去听听,整件事情原委,客服有没有这样的话术出口。
如果农行客服不是事先为客户“戴上一顶帽子”的话,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态度有问题了。
原文转载
【财新网】北京2022年全面推广推行轻微违法 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实践中已见成效。行政法 学者认为,北京的做法应在全国推广,其为行政机关 免罚提供了裁量基准和行动指南,以使得行政处罚力 度与温度兼备。
2020年,北京市在人力社保、市场监管、文化 市场等七个系统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和不予处罚清单制度。两年后,北京出台《关于全 面推广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推行这项制 度。北京市司法局近日发布消息称,2022年,北京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 25819件,免除罚款1.25亿元。
据北京市司法局人士介绍,在执法中,北京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把握“轻微违法”“初次违 法”等认定标准,规范执法程序,对于符合免罚慎罚条件和按期整改且经复查达标的,及时作 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对于拒不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违法情节严重、再次发现违法违规行 为的,依法依规严格进行处罚。
行政违法免罚慎罚,法律依据何在?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向财新表示,为 贯彻过罚相当原则,《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改时特别规定三类不予处罚的情形:第一类是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第二类是初次违法且危害后 果轻微并及时纠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第三类是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 不予行政处罚。赵宏介绍,从法理上讲,行政处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惩戒违法行为人,也是借由 处罚来起到教育和预防功能,法律规定的这三类情形也意在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首违可不罚”属于《行政处罚法》修订后的创新性规定。赵宏分析,这一规则的纳入主 要是为处罚便宜的考虑:即便当事人的行为符合应予处罚的要件,但主管机关基于各种考虑, 例如违法情节轻重、行为人的经济能力、处罚所复出的社会成本等,认为不处罚更恰当,亦可 不予处罚。首违可不罚同样与中国在行政监管中倡导的“包容审慎”监管的政策呼应,即为营 造良好的营商及环境,行政机关应将处罚作为后的手段适用,并在立法可能过于严苛时,通 过限制处罚的适用来缓解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