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美国总统拜登与乌总统泽连斯基在阵亡将士纪念墙前拥抱。在事先未宣布的情况下,拜登于当天突访基辅,并宣布为乌提供新一批约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也是自俄乌冲突以来,拜登对乌克兰的首次访问。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多个国家的元首亲自到访乌克兰。图:Dimitar Dilkoff/视觉中国
昨天和目前的合作方(也算是客户)聊了一会,了解了一下现在年轻人的想法。说到学校,我极力推荐了一所985。
01 工作两年之后,学校只是加分项
这句话是杨老师说的,我印象很深刻,也以此作为目标。
工作和学习的差异很大。我昨天公开谈过上海大学的问题,怎么说呢,作为研究阿里比较久的人,我这样评价这所学校。
第一,这所学校毕业生能力有上限,且很难突破;
第二,格局不大;
第三,如果团队里上大的人掌握关键职位,能力更强的队伍,调动不起来。
这个评价对母校很不敬,但是受到的“惩罚”使得我远离我不适合的工作和场域,进入到更累、更困难、更合适、更有前途的场域。
最后,也是作为上海大学毕业生吧,说一点自己的感想。
以校友的身份评价,作为一起努力进步的人,笔者能做到的是,客观评价自己的水平,并且相信能够做到我们想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要否认很多人的预测和评价的,这至少是 Jingyi 或者 ShoelessCai 的顽抗的点。
02 我在斯坦福听到的故事
这是标题党。
2016年参加 Carol 举办的 3C 游学活动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带着她 18 岁的儿子参加了项目。当时聊起来,她说她自己做公司,就很不待见名校。
原因是,自己的公司原来招聘过一个复旦的,然后那个复旦的私自拿公司公章做事情,后来她开除了那位复旦毕业生。
这个故事这只是一个面,那个女孩子很懂人情世故。然而,无论是对于被她开除的复旦毕业生,还是今天在这里写文章的笔者,我们对社会对所有人只有一个诉求,也算请求,让我们十几年所学,看到有用的结果,然而这个结果,不可能通过我一个人在那里空想而想出来的。
Jingyi 对这段故事加个评论,首先,对于众多小微企业,名校毕业生要注重做好向上管理,当且仅当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 ,才能获得各方的肯定和赞赏。如若不然,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的总和,这个量,肯定是不够的,这句话也对笔者自己说,也是我现在创业之后,对自己的要求。也算是向公众请求监督,以后收乐财要是懈怠了,麻烦大家提醒我们。
03 《自控力》告诉我们,确定“我想要”
ShoelessCai 此前发过一篇文章《
6个技巧教你构建强大的自控力》,提到换一种句型,换一种说法,把“我不要”换成“我想要”,举个例子,一位学生把“不要迟到”重新定义为“做第一个到的人”或“提前5分钟到”。这或许听起来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动力了,也没那么容易迟到了。
例如,笔者之前看到一个社区的妹子都有同一个特性,就是自理能力差,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那么对于这些人而言,如果要求他们“不要乱恐慌”,肯定不奏效,不妨换成“我希望遇到问题保持冷静”。说不定有异样的效果。
04 鉴于第三点,Not-To-Do-List 就太负面了,时刻保持警觉
自从笔者在 ShoelessCai 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自己再也没有用过,TO-DO-LIST仍然会用,点击阅读《
每日能力提升 | 论说话的作用,必然是内核和演讲两手抓!》。依据《自控力》这本书的观点,人们对于积极的词汇,积极的情绪有更好好的响应度。因此,NOT-TO-DO-LIST 就是个 Bad Idea。
A. 保持警觉,不妨试试指卧撑
时刻保持警觉并不是说你的周围不安全,而是保持末梢神经的紧张感,使得工作效率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从体验上来讲,有点像人们五指张开,用力对按的感觉,使得力气通过大脑,从手臂传到手腕传到手指(其实我并不知道怎么传的,就觉得这样写爽),用力按压,就会有比较舒适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保持紧张感。
保持着紧张感会自然而然增加 APM 效率、速度自然就跟上了。
B. 以眼杀人法
比较夸张,但是,当我们直勾勾地盯着所看的资料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集中注意力,使得实质符合形式。
C. 1/3 坐椅法
素闻外国语小学都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培养小朋友收拾自己物品的习惯,不忘记自己带的餐盒之类。
因此这段讲的是普通学校老师也知道的坐椅法。
这个方法,简言之就是始终保持只坐 1/3 的座椅,不然我很容易葛优瘫。
无论领导在不在办公室,坐 1/3 座椅,保持清醒,保持 Lean In 的姿态,蓄势待发的,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