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书笔记 - IV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书笔记 - III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书笔记 - II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书笔记
从前有个小女孩,她很小就在智商测试中拿到了很高的分数,因此在学校受到老师优待,在家里也因为成绩出色而经常被家长夸赞“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她享受着这些赞美,一直努力学习以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就这样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虽然成绩优异,但她依然觉得不快乐,因为她在学业上总会遇到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让她经常有种挫败感。而在专业领域内,一旦看到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她就会感到沮丧,觉得难以超越他们。
为了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她通过一系列实验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而她的突破性研究也让她获得了旨在以教育提升人类福祉的“一丹教育研究奖”,以及美国心理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这个小女孩名叫卡罗尔 德韦克,Carol Dweck。
20 年前,卡罗尔 德韦克还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当教授,她和她的团队针对表扬队孩子的影响,对纽约 20 所学校的 400 个五年级学生做了个研究,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他认为人格是一种跨情境的稳定表现,他相信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超越了性格对我们的影响,虽然此观点同样引发了学界争议,但这些争议不妨碍米歇尔教授成为心理学界的传奇人物。
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呢?
第一,立志。
第二,及时休整,为身心蓄能。自我控制资源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力量,但也是一种会被消耗的心理力量。 …… 这使得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减少。
第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所以毛主席说,“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还要注重锻炼强度与持续性,不能是简单放松一下或者三分钟热度。
第四,挑战自己,做不擅长的事。
通过持之以恒地做自己觉得不顺手、不情愿做或者不甘心做的事情,也可以锻炼意志力。 …… 孩子在家时,大人尽量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少见、不见、不念、不想,就能提高专注力。
没有用心体验的知识,是别人的知识,而用心体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知识。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劳伦斯 巴塞卢提出,个体的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及个体和环境互动的经验等因素,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影响个体的高级思维及行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认知科学家乔治 来考夫认为,知识都是肉体的。也就是说,抽象知识依靠我们的身体与外界的互动而形成。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发现,戴墨镜会让人更容易欺骗他人,穿黑衣会让球员更容易犯规,握着盛有热咖啡的杯子能让人变得更加热情,喷洒空气清新剂、放上软坐垫能让人变得更加宽容 ……
很多人在接受多年教育之后只记住了一堆概念、事件、公式、条例等,这很可惜。用死板、教条的方式背诵知识,学习就少了很多乐趣。
让知识“动起来”,包含两方面内容。
首先,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其次,把学习知识和环境记忆联系起来。
于是我和同学王小京设计了一台测量膝跳反射速度的小设备,还花了不少时间自学了一些电工、机械、生物等学科的知识。
现在看来,这样一种装置非常粗糙,测量出来的结果不稳定,最后计算出来的膝跳反射速度和智商之间当然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然而吴教授的回答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句话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即便是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想象力,为工作增加更多创意。
接下来,请把你的想象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加工能力(大脑前额叶的产物)。
如何培养想象力?
第一,联想。
第二,夸张。
第三,简单的联合。
第四,典型化。
相反,是对知识的好奇引导他们不断走向新的和未知的方向。
在更早的莎士比亚时代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其实是这样的:“Care kills a cat.” care 是悲伤、痛苦的意思。
性格阳光开朗,现在却老喜欢闷在家里,小伙伴招呼他一起出去踢球,他也不大愿意。
学习难度和环境变了,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适应。
运动员在与其他选手比赛时的速度比在单独骑车时提高了 30%。
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效率更高。特里普利特将这种效应称为“共做效应”。
只要有他人在场,人的工作效率就会有所提升。最终,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社会促进效应”。
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反而减少了。
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效应”。这一效应后来在其他人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因此也被称为林格尔曼效应。
相关实验结果显示:若有他人在场,被试学习简易单词的效果比独自学习的效果更好,而在学习有难度的单词时,独自学习的效果比集体学习的效果更好。
如何利用社会促进效应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呢?或者说,如何避免阻抑作用,从而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被其他人拖后提呢?
首先,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决定孩子对世界感到乐观、悲观的影响因素有三点。
(1)孩子每天从父母(尤其是母亲)身上学到的对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
(2)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
(3)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
其次,根据任务的复杂性与个体的熟练程度,改变环境背景。
家长要在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公开场合(比如亲朋好友面前、学校组织的联欢会上)“秀技能”。多选择孩子得心应手而非半生不熟的技能,会让孩子显得特别优秀。
当孩子准备上台演讲时,让他们提前十分钟开始做深呼吸。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一句话:“一辈子假积极就是真积极。” …… 这样他们就能够克服惰性。
到 2051 年,中国幸福指数升至世界第 51 位,同时中国有 51% 的人感觉幸福。
大家知道,心理学家并不是教育专家,甚至在教育改革、教育实践方面还可能是“门外汉”。
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个秘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是靠斗争,也不是靠战争和掠夺来实现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人们的善意。 …… 善意就是我们要和其他人合作、交往、交流。大规模的文化交换、技术交换、货物交换、财富交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很重要的密码。
孟德斯鸠认为,商业成功的秘诀只有一条 —— “讨人喜欢,让人快乐”。
有一项研究发现,60% 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了学习时间,也超过了现实中和人打交道的时间。
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为的生活优势,“情商比智商重要”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之所以这么积极地在中国推广积极教育,就是希望让其能够辅佐传统的知识教育。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拥有机器做不到的六种能力。
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
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
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
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
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
拥有上述能力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主人。
人类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低级脑细胞的活动,低级脑细胞负责具体的信息加工。而高级脑细胞负责审美、共情、共鸣等功能,高级脑细胞的活动越多,人类的智慧程度就越高,情感就越积极,成就也会越大。我们一定要培养活跃的高级脑细胞。
ACE 是什么?
1. A 是 Aesthetic(审美感):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
2. C 是 Creative(创造力):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憧憬、计划未来;
3. E 是Empathic(同理能力):这种能力特别重要,要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其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
其实更要看的是科学证据。
达尔文的进化论人尽皆知,他提出人类的天性一定符合两个特征:一是易于人类的生存,二是易于人类的繁殖。
积极教育的方法
第一,情商教育。
一是教学生如何发现、弘扬、培养积极情绪。二是从培养同理心和识别各种各样的表情开始进行情商教育。
迪香式微笑,它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和感染力的微笑,会让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想笑。迪香式微笑不同于礼节性的微笑,它的特点是要露出牙齿,笑容饱满,面部肌肉提高,眼周出现皱纹。
那些习惯于展现迪香式微笑的学生在 27 岁时的结婚比例高,离婚比例低,自我报告的幸福指数高。
第二,幸福教育。
第三,利他教育。
第四,乐观的性格教育。
第五,美德和价值观教育。
建立在人心、人情、人性和人欲基础上的价值观。
第六,社会关系教育。
李嘉诚先生也有一句名言:“所谓的商机就是人脉,所谓的投资永远要投给人,而不是投给项目。”这句话强调的正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第七,生活习惯教育。
北宋哲学家张载的一句名言以自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华大学 情绪与决策实验室简介
李虹教授
李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刘静远
刘静远,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情绪与决策实验室直博四年级学生。对健康心理学兴趣浓厚,致力于焦虑相关领域的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
栾墨
栾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情绪与决策实验室直博四年级学生,2018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她201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并于2016-2017年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习。
石垠
石垠,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情绪与决策实验室直博三年级学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方向是危机决策,尤其对危机决策中直觉与内隐记忆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邵爱萍
邵爱萍,清华大学心理系情绪与决策实验室普博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陆可心
陆可心,清华大学心理系情绪与决策实验室硕转博一年级(相当于直博三年级),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华子慧
华子慧,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四本科生,情绪与决策实验室一员。
穆家明
穆家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四本科生,心理学双学位。决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
吴霜
吴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大四本科生,心理学双学位。
丁玥
丁玥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四本科生,她感兴趣的方向是解释水平在决策中的应用。
孙亦杉
孙亦杉,清华大学法学院大四本科生,心理学双学位,研究课题:描述与反馈对证人辨认自信心的影响。
刘正泰
刘正泰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三本科生。他主要感兴趣的领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决策和权力这两部分。
肖子燕
肖子燕来自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和社科学院,是心理系大三本科生。
马思宇
马思宇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大三本科生,主要的研究兴趣是社会权力与直觉-分析决策。
杨馥坤
杨馥坤,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三本科生,新闻学二学位,目前感兴趣的领域是决策心理学,对于新闻采写和非虚构写作也有兴趣,业余时间喜欢游泳、网球、音乐及单口喜剧。
丁佳伟
丁佳伟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大三的本科生,心理学双学位,对心理学规律及最优化决策相关研究感兴趣。
任伊玲
任伊玲,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大三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决策和判断等,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永远好奇。
王奇琦
王奇琦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三本科生。主要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临床心理学,目前正在进行正念与抑郁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试图发现消极的注意偏差和记忆提取偏差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
郑若琪
郑若琪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她对于人类的思维过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理性与直觉如何共同(或分别)影响决策过程,以及社会偏见、性别角色、 种族文化如何通过内隐的方式影响人的思维。
张思琦
张思琦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她对于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未来有机会从事心理学相关的科研工作。
闫怡宁
闫怡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目前的兴趣是情绪与决策方向。科研经验尚浅,正在努力丰富科研经历,期待在实验室向老师与各位同学多多学习。
黄荷
黄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二本科生,心理学双学位。她对情绪与决策方向以及文化方向非常感兴趣,最近在展开对最优化和时间知觉的研究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