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章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二部分
- 2024 -
02/08
03:13
零号员工
发表时间:2024.02.08     作者:Jingyi     来源:ShoelessCai     阅读:296

图来自网络


这是得到创始人 李天田 李总的第一本书,坦率地讲对我作用是比较大的,因为我最近几年和大组织的接触面比较小,原来团队里的工作,就是看报表、做分析,梳理数据问题并盯着他们改正,数据清理干净之后,我就开始做分析。我自己开公司之后,会多出定战略、拉融资、做营销,还有找现金流任务,对组织的感觉、人的感觉,没那么深刻。但是,我们现在也需要专注于工作,所以,我认为适合那些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伙伴,应对组织内部的、自己不理解的现象。

这里是2024年3月23日和3月25日的录音内容。





(1)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

(2)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二部分

(3-1)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三部分

(3-2)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三部分-II

(4)脱不花《沟通的方法》学习笔记 第四部分

(5)《沟通的方法》笔记:第五部分,变被动为主动

(6)《沟通的方法》笔记:第六部分,让自己发光

本篇是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序
作为参加工作第一年的职场新人,突然获得了一个特别大的机会,可以作为主要汇报人,向一家大企业的高管层作一次汇报。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难得了,我精心准备,写了逐字稿,计划了每一个细节,反复彩排。

这件十分丢人的往事让我意识到,具体场景中的具体方法固然重要,但真正的高手其实手中无剑,剑在心中。招式是简单的,心法是稀缺的。有招式只能偶尔赢,有心法永远不会输。只有掌握了那些贯穿所有沟通场景的底层逻辑,才能不犯低级错误。




01 沟通过程始终保持“开放”,增加双方的共识区域

更多的信息,更好的结果。这一部分,继续前一部分的内容。真正好的沟通,是非常好的“倾听者”,这意味着,每次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搜集别人的信息”。经典的实习生问题,你怎么选?例如,实习生小唐,交代的任务也不回复,半天了连个影儿都没有,怎么办?是教育?换掉他?

这里最好的做法,先询问对方“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需要帮忙吗?”(第二句 ShoelessCai 加注的),再适当地同步一些上级的信息,再梳理实习生的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注意,这里你需要做的事情,是通过沟通,更多地获取对方的信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开放 = 扩大共识 + 消除盲区。根据 “乔哈里窗” 这个工具,

  1. 我知道,你也知道。共识。
  2. 我不知道,你知道。我的盲区。
  3. 我知道,你不知道。你的盲区。
  4. 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共同盲区。

注意到上述窗体中,后面三种情况都属于盲区。其中,最后一种盲区尤为甚。因此,那种冲突特别多的沟通场景,都是后面三种情况的比 例特别大的。“乔哈里窗” 如何使用?

第一,穷尽自己的已知;第二,盘点自己未知;第三,尽可能探寻对方已知;第四,探寻双方共同未知,一起找答案。

在这些沟通场景中要注意,特别在和领导沟通的场景中,首先摊牌自己的信息,也就是自己的已知,极其重要。积极向领导提问,“您看,这工作我还需要什么信息?”

多用【我们】:“老师,您看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 —— 这种表达方式,家长瞬间和老师联盟,形成共同体。暗示孩子教育问题是要共同面对的。这个时候,学校老师的压力会瞬间变小,既然接受了家长这个“橄榄枝共同体”的邀约,自然愿意说更多事情。

你拼命开放,对方就是不接茬,怎么办?通常,会议上要立刻定一个非常宏观的方案,都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主导的人很想调动所有人的智慧,来把方案做好,但是无论主观原因 (怕说错),还是客观原因(没啥说的),都会冷场,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梳理几个 Bullet Point,称为 “开放后无果”

  • 每次说一小段,有些关键信息需要达成共识的,向与会者确认;
  • 直接点名发言,好过于泛泛地征求意见;
  • 征求意见的时候,要从职位低的开始。免得后面发言的人附和;
  • 针对扁平化结构的,这类会议要找那些“爱说话”的;
  • 领导主动留个开放性,没什么丢人的。“我没太想好,你们觉得怎么调整一下?”抛出一些空白,减少与会人员讨论的压力

万能接话“是个思路”。言下之意,没深入,这话听了我也不知怎么办,那就鼓励鼓励,你再想想。通常应用场景,万一不是很同意别人的方案的时候用。可以使用的话术:例如,“是个思路”,是个想法,但是论证不够严谨,我还没完全接受;再如,“有启发”。这含义就是,你说的观点很新颖,但是我暂时还没有很完备的理论来论证或者完全理解。稍后我仔细思考思考。

02 更有目标感的人,掌握主动权

脱不花对于目标感,给出非常清晰的定义,即 方案力 。思考这样一个 场景,作为一个杰出的明星经纪人,杨天真总是拒绝艺人的要求,然后立即给出自己按照专业判断找到的方案。用和她合作过的艺人的话,“杨天真在合作中拒绝了我们很多要求,但每拒绝一个要求,她都会给出一个理由,以及相应的替代方案”。用一个标准式:“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们有一个方案。”。

例题-1:如何在走廊遇到领导的时候,邀请其参与收官会议?

以邀请领导出席年终总结会为例。这事儿怎么开口呢?如果还是在走廊这类比较随意的场合。本书的解决方案:首先,告诉领导,想开收官会议,奖励优秀同事;然后,说明理由。一方面是庆祝。另一方面,也是激励斗志的保持,争取业绩翻番,想请领导把握方向;再者,告知团队已经做到的事情。虽然是请了领导,团队也准备好演讲稿,第几个环节讲话,时间大概持续 10 分钟;最后,告知领导什么时候可以抽身。您发言完后,发奖杯,就可去忙别的工作,不耽误您行程。

例题-2:用“强方案”持续获得更牛的人的帮助。

以得到训练营的一位博士学员为例,他不但能单独约到得到老师,还得到了老师一对一辅导的时间。他是怎么做的呢?第一,提前发邮件。内容涵盖,要约的时间,需要讨论的问题,为什么想请教这个问题?第二,列举自己已经开展的尝试,基于自己的实验,阐述自己的结论,或对问题的看法。第三,说清楚,需要老师辅导多久,如果是这位老师,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思考?邮件保持目标清晰,方案清晰。每次和老师沟通完之后,沟通下一次上课时间,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忙。沟通之后的计划,下次约的时间,最新的进展,需要导师解答的问题,提问之后再总结出来。

03 如何做好客户沟通?

例题-1:如果你几次三番约客户但是约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你可以这么干。首先,选择对方公司附近的餐厅,“张总,我知道您忙,你看这样,我们约在您公司附近吃饭。”其次,明确你要占用的时间。“就一个小时,吃完你就回去工作,不耽误您时间。”再者,显示你的诚意。“我明天中午先到,点好菜,您到了直接吃。我把资料准备好,打印出来。到时候边吃边讨论,最多一个小时,您看可以吗?”这样表达,对于被邀请的人而言,只要没什么损失,是很可能答应的。

例题-2:还有一种情况也很糟心,千万调整好情绪,那就是:放格子

明明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客户说,临时上海会议,要赶飞机来不了,下次再约。不但爽约,下次见面聊业务的时间还遥遥无期,怎么办?书中支招,“您时间宝贵。您看着怎么样?我陪您去机场,在路上和您说方案。” 这种态度很重要,其关键是,只要让对方感到你是认真的,即便对方不接受方案,也会对你的努力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他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还给你一次机会。以后的机会,即谁的方案更周全,谁的目标更坚定,谁就能赢。

例题-3:怎么在不伤和气情况下离职?

首先表达领导的知遇之恩。“实在对不起领导,感谢您的培养,我还是想去外面闯闯试试。”其次,表明现状,表达出公司人才序列里面人才济济,岗位有限导致他们暂时还没有发挥。“而且咱们单位 压了好几个干部,没有位置提升级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说到这里,聪明的工作者就知道,适合嵌入一个方案:“我计划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把能接手的人带出来。部门里年轻人,能力强,素质高,也努力,肯定比我干得好”。要注意,不能忘了长期沟通的契机,“即使半年后我离职了,只要您批准,我都会跟他们保持沟通,远程支持”。最后保持开放性,征求意见:“这只是我不太成熟的想法,您觉得可行吗?”这种技巧,可以认为是把“我的目标”变成“我们的目标”。这类方案,一开始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方案,需要相互打磨和反复测试调整,是无限游戏。

ShoelessCai 评注,从职场的角度,不断为老板送上定心丸非常重要,也容易在职场留下“这个人很靠谱”的印象。

04 你正在做的事情,确实是你最终要做到的事情吗?

你有没有想过,有的时候问题解决不了。是解决方案找不出?还是没有目标?通常这种情况,会被认为是目标太多。因此,面对“既要又要还要”的情况,就这么问题自己:我马上要做的事情,和最终要做的事情,是同一件事情吗?

这里从反面举例子。例如你不喜欢数学,结果不好好学数学。但是作为学生,学会知识才是第一要义。那么逃避学习数学这件事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但是你的最终目标是学好所有学科。

05 六个月项目上限,多说“我来干”

案例一。如果现在你和团队讨论方案还讨论不出来,你们假设自己站在 6 个月之后再来看这件事情,从 6 个月之后反推今天需要什么资源,或者需要做好什么工作。

案例二,你发现团队有人掉队了,平时走得挺近也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就用 6 个月法则。直接开口说,“6 个月之后,我们俩、团队、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来倒推今天我们需要干什么事情。”

脸书创始人 扎克伯格 名言:“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计划到行动,最基本的就是“我要做 A 这件事”转变成“我来干 A 这件事”。 首先,我们解决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沟通有建设性”?至少,沟通的时候,得有一种“把事促成”的目标。因此,坐而论道,拒绝行动,是最没有建设性的表现。所谓建设性,就是立刻可以干,立刻可以反馈结果的。沟通到行动需要哪些步骤?

建设性 = 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 可持续的行动阶梯 + 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第一步,最重要。找到可执行的最小行动。以开会为例,你啥都不会,能干啥?这时可执行的最小型的,就是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告知所有人,你来记会议纪要,展示给到大家。记住,开会的时候,谁拿起马克笔,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第二步,拆解可持续的行动阶梯。举个例子,以推介 得到APP 的课程的营销案例为例。整个营销团队从建档到完成销售,历经了一年半。在这过程中,关键就是不断扩大共识区域,减少彼此的认知盲区。

营销人员向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推介的时候,是任选了五门课,让客户试听。这里的转化,从“要不要选用得到”转成“选得到的哪一门课程”。这也是营销中常使用的技巧。到这步还没有打动客户的话,“拆解可持续的行动阶梯”,即得到营销团队,再针对客户个性化的情况,指定学习方案。每个阶梯的反馈,其实这是创业中常用的提升频率的方法,增加反馈频率,减少创新创业成本。得到的具体做法,就是持续开发新课程。在这些问题上不断精进,其实会打动客户的,每做一个动作,客户的心理成本就会高些,这样下一次客户购买你产品的概率会增加。

如何促进行动呢?这里有几个锦囊妙计!

技巧一:我们抓抓落实

罗振宇在饭局每次聊天天花乱坠的时候,都会顺势一拍桌子,“接下来抓抓落实”。“这顿饭太有成果了!来,我们把成果落落地。”这两句话,瞬间把天马行空的思想状态,拉到想细节、想流程、想落实的具体事务,是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 咳咳,就是突然让团队开始动脑筋第一步怎么干,吃完饭,要是有些步骤自己能料理的,就直接加班干活去了。

技巧二:您在给提提要求

客户说,“小李啊,方案很有建设性。” —— 这个评价和信息都是模糊的,也不利于之后的落地工作。有经验的人会直接当场要反馈,“您再给提点意见”。客户对于你的方案模棱两可,不表态。这时候也适用,“张总,这方案您反馈的少。您再给提提意见,看看能不能完善。”

团队成员进度落后了,团队老大可以这样表达:“你看,这项目本来上周五要交付的。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才能帮你们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通常,客户都不会浪费这次提供表达自己客户体验的机会。而且,还有一种团队认真靠谱的形象建设,随着时间增加,会认为对于该客户的了解程度,也到达他们满意的程度。这里还有个小技巧很重要,对于销售人员而言。要把自己的承诺看得特别重,这样双方才能结成行动的共同体。

技巧三:被“大开口”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心态。被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正是展现我们专业能力的时候。主要应对,就是把不合理的要求,拆解成一级一级的可行动阶梯。

如果沟通的员工尚不具备拍板的决定权,怎么办?请记住以下的充满诚意的回答方式。

“这五个要求我都记下了,我们特别重视您的需求。现在我当场能定下的是前两条,第三条主要跟我们财务部有关系,我今天晚上立即跟我们财务总监开会。第四条和第五条,我得问问总经理,您给我点时间,确认完我跟您同步。”这样回复的话,作为销售,你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一样,并且,也更加容易把事情干成。

技巧四:不要用负面词汇

这就是个小贴士。别用负面词汇。松浦弥太郎说过,时间不够和钱不够,资源永远有限,这是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就是要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展开行动。



原文链接



长按/扫码,有您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









TOP 5 精选

       



回到顶部   回上一级
写文章

最新资讯




直播笔记


热点话题


精品论文


有你的鼓励
ShoelessCai 将更努力





文档免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